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解决水下目标信息参数测量数据率低带来的制导困难问题,设计了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反鱼雷鱼雷(ATT)导引律,导引律中取变结构控制器使得ATT与来袭鱼雷间视线角保持恒定,且控制器对模型参数摄动具有强鲁棒性。理论分析表明,模型参数摄动不影响导引律的稳定性,ATT和目标间视线角能够保持恒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导引律对模型参数摄动具有强鲁棒性,ATT能够精确命中目标。  相似文献   
22.
反鱼雷鱼雷(ATT)战斗部触发灵敏度仿真是ATT利用触发引信引爆战斗部的关键技术.本文以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来袭鱼雷和ATT有限元模型,并对ATT以不同速度、不同角度撞击来袭鱼雷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ATT的触发动态响应特性.该研究可为反鱼雷武器战斗部触发敏感装置的触发灵敏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拦截是舰载反鱼雷鱼雷(ATT)拦截运用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针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直航搜索段和自导追踪段弹道特征,分析了ATT的拦截原理,指出ATT应采取不同方式实施拦截。其次,提出了ATT拦截方式变更的临界雷舰距离的概念,并按照本舰采取停车规避、保持原状态航行和采取转向远离规避3种典型态势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标绘。最后,围绕临界雷舰距离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雷舰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且随着本舰采取机动策略的不同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该研究结果可为ATT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及拦截概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反鱼雷鱼雷的2种不同拦截弹道,建立了迎面逆弹道拦截和直接直线拦截方案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来袭鱼雷方位角和反鱼雷鱼雷发射角之间的关系,采用蒙特卡罗法,仿真计算了本舰对来袭鱼雷的测距和测向误差对反鱼雷鱼雷拦截目标概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拦截弹道与反鱼雷鱼雷性能的关系。结论表明,迎面逆弹道拦截方式具有更高的拦截概率;对来袭目标实现准确定位能有效的提高反鱼雷鱼雷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概率;增加反鱼雷鱼雷的自导探测距离和搜索扇面角能有效提高对来袭鱼雷的拦截概率。  相似文献   
25.
欧洲反鱼雷鱼雷研发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钱东  张起 《鱼雷技术》2006,14(5):1-5,11
介绍了德国研发中的“梭鱼”轻型超空泡反鱼雷鱼雷以及法国提出的重型反鱼雷鱼雷的总体概念、技术特点和部分试验结果,分析了它们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梭鱼”鱼雷采用开式超空泡,头部锥形空化器、控制舵和自导头集成为一体,在已进行的单项试验中,速度达到240kn,可进行机动,自导发现重型鱼雷距离大于200m。仿真结果表明,“梭鱼”鱼雷可为舰艇提供效果显著的近程拦截能力。法国DCN公司基于增加战斗部威力的目的,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重型反鱼雷鱼雷上。设计了3种威胁想定:反潜机在0.5—3km距离内空投轻型鱼雷,水面舰艇在3—6km距离内发射轻型鱼雷,潜艇在4—10km距离内发射重型线导鱼雷,并对其进行了仿真试验。对DCN通过仿真所得出的不同报警距离的拦截成功率、鱼雷空间交汇时间概率分布、最小交汇距离概率分布以及拦截距离概率分布等仿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6.
为实现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Anti-Torpedo Torpedo Weapon System,ATTWS)作战效能评估,根据ATTWS的特点,建立了ATTWS作战效能评估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云理论的评估方法,利用云模型和转换函数对评估指标进行分析,提出用加权偏离域表示ATTWS状态,并评估ATTWS作战效能。算例及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较好地解决了ATTWS作战效能评估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
反鱼雷水声对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姚蓝  刘平香 《声学技术》2001,20(4):183-187
对于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来说,鱼雷威胁是致命的,因此近10几年来,反鱼雷水声对抗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章在简要介绍威胁不同类型舰艇的各类鱼雷以后,讨论了反鱼雷水声对抗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功能,也讨论了新一代水声对抗技术对鱼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基于LMBP神经网络的声诱饵对抗鱼雷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王汝夯 《鱼雷技术》2008,16(5):55-59
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调整建立了声诱饵对抗鱼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专家调查法和仿真试验,采用基于LM快速算法的BP神经网络(LMBP)综合评估法对声诱饵对抗鱼雷效能进行评估,并对LM算法和常用的Traingdx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LM算法误差更小、训练速度更快。最后,通过实例证明将BP神经网络评估方法应用于水声对抗效能评估切实可行。该方法能综合考虑专家经验和试验数据等主客观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单纯主观或客观赋权带来的误差,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得出明确的综合评估值,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29.
高璇  周徐昌  潘逊 《鱼雷技术》2012,20(5):359-362
反鱼雷鱼雷(ATT)的机动性对于其成功拦截来袭鱼雷的概率有着重要作用,而随着ATT机动性的提高,对其控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对ATT的控制器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选用倾斜转弯(BTT)控制方式来提高ATT的机动性.研究了常规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智能PID控制,预测函数控制(PFC)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并将它们分别应用于ATT的偏航角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对常规PID控制,智能PID控制、PFC和模糊PID控制时,系统控制过程平滑、无超调,系统响应快速、稳定、准确,且结果简单,实用性强.相比较而言,PFC相对智能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响应速度更快,而且计算量小,更适应ATT偏航角速率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要求.  相似文献   
30.
崔贵平 《鱼雷技术》2012,20(6):472-475
总结了国外反鱼雷鱼雷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性阶段,同时给出了国外几型在研的反鱼雷鱼雷主要性能,并从技术角度初步分析了各自技术道路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反鱼雷鱼雷技术发展的主要共性和趋势,其主要表现在高频白导系统、声引信、大装药全向爆轰战斗部等方面.最后预测了未来可能发展的多种目的和功能的反鱼雷鱼雷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