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81.
目的报道国内外首例儿童机器人保留脾血管胰体尾切除术,探讨该方法治疗儿童胰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2016年7月收治1例儿童胰体尾胰岛素瘤病例,患儿女性,9岁,体质量24 kg,身高1.20 m。行机器人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机器人操作时采用4孔法:自脐下缘微小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后缝合该切口,观察孔位于下腹正中脐下5 cm(10 mm),1臂位于左侧平脐水平与腋前线的交点(8 mm),2臂位于右侧脐水平下2 cm与腋前线交点(8 mm),辅助孔位于左侧锁骨中线脐水平下3 cm(12 mm)。用超声刀切开胃结肠韧带,显露胰腺,腹腔镜超声探查证实病灶位于胰尾,直径约2 cm;切断脾结肠韧带,结肠脾曲向下游离;用电凝沿胰腺下缘分离胰后间隙,向脾门进行,将胰尾与脾脏之间的粘连分开,于胰腺后方分离出脾静脉,胰腺上缘分离出脾动脉,逐一分离夹闭或缝合动静脉与胰腺之间的分支,使胰尾完全游离,距离肿瘤右侧约1 cm以直线切割闭合器蓝色钉仓切断胰体尾,胰腺断端以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标本装入一次性标本袋自辅助孔取出,胰腺断端放置乳胶引流管1根自腹壁右侧孔引出。 结果手术时间155 min,气腹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约10 ml,围手术期恢复顺利,无胰瘘、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比值小于0.4,胰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胰腺无肿瘤残留。 结论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相比,具有三维视野、操作灵活等优点,该病例的成功经验初步显示机器人保留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儿童胰岛素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后小鼠脑区原癌基因(c—Fos、c—Jun)蛋白表达的规律及加味逍遥丸对该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电刺激心理应激箱诱发小鼠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加味逍遥丸(2mg/g体重)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c-Jun蛋白,观察不同脑区核团:海马1—4区(hippocampusCA1—4)、杏仁中央核(central amygdaloid nucleus,CAN)、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下丘脑视上核(supraoptic nucleus,SON)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应激1次后3h组、应激3次后3h组、应激5次后3h组各脑区c-Fos、c—Jun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与应激1次后3h组比较,应激1次后1h组和应激1次后6h组表达减弱(P〈0.05或P〈0.01);与不服药组比较,服药组应激3次后3h组和应激5次后3h组c—Fos、c—Jun蛋白表达均减弱(P〈0.05或P〈0.01)。结论 心理应激后1h c—Fos、c-Jun蛋白开始升高,3h达高峰,c—Fos蛋白6h已回落近正常水平,c—Jun蛋白6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多次应激后在同一高峰点未见表达减弱现象;加味逍遥丸对应激后c—Fos、c—Jun蛋白的高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3.
本文报告756例口服短效避孕药Ⅰ号妇女血清催乳素(PRL)值及闭经、泌乳的发生情况,并与37例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妇女作对照。结果表明: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Ⅰ号不引起血清PRL升高。24例接受胃复安兴奋试验表明,服药组的反应峰值较IUD组高(P<0.05),服药后闭经妇女对胃复安刺激的反应较前两者低,但尚属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4.
200r7年6月,我县某饭店发生一起因举办丧宴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本次食物中毒共发生有关患者及带菌者26例,经救滔无死亡病例和二代病例发生,疫情得到及时控制,我们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查明引起中毒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放松法制备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致窦房结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用Imagepro Plus图象分析系统计算Bax,Bcl-2,Fas-L表达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所致窦房结损伤可明显诱导兔窦房结细胞发生凋亡,引发Fas-L基因蛋白表达增强,同时显著引发Bax基因蛋白表达增强,Bcl-2/Bax下降;强心复脉颗粒可显著下调Fas-L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明显抑制和阻断窦房结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窦房结Bax,Bcl,Fas-L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和阻断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体重≤5.0 kg的低体重婴幼儿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延迟恢复及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且体重≤5.0 kg 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55例,年龄17~266(80.3±40.4)d,体重2.5~5.0(4.4±0.6)kg。室间隔缺损分类:膜周部室间隔缺损65例(75.6%),干下型室间隔缺损17例(19.8%),干下+肌部室间隔缺损4例(4.7%)。术后延迟恢复定义为机械辅助通气时间≥24 h或住ICU时间≥72 h。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脏骤停、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过性或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残余分流或瓣膜反流的二次手术、二次插管、膈肌麻痹等临床并发症。结果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51例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24 h,51例患者住ICU时间≥72 h。无因残余分流再次手术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者。6例(7.0%)术后二次气管插管,2例(2.3%)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应用心脏表面临时起搏器。术后随访时间3~36(15.8±8.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1例,5例三尖瓣少量反流,无主动脉瓣损伤。结论低体重婴幼儿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近期结果满意,但低体重、低年龄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低出生体重、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可能导致术后住ICU时间过长,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