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5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41.
浅析社会工程入侵与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完善,入侵变得越来越困难和易被发现,一种古老的入侵手段——社会工程入侵以其灵活及隐蔽的特点逐渐被重视。Gartner集团信息安全与风险研究主任Rich Mogull认为“社会工程学是未来10年最大的安全风险,许多破坏力最大的行为是由于社会工程学而不是黑客或破解行为造成的。”文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结合社会工程入侵实例进行分析,得出社会工程入侵的常用技术手段,并针对这些手段提供了一套相对有效的措施抵御该类入侵。  相似文献   
142.
远程验证用户拨入服务(Radius)协议基于uDP协议,用于提供身份验证、授权和记账服务。默认情况下,UDP端口1812用于Radius身份验证消息,UDP端口1813用于Radius记账消息。VPN服务器作为Radius客户端以Radius消息的形式向Radius服务器发送用户连接请求,Radius服务器能够接收该请求,利用它的认证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并发列Radius消息响应。  相似文献   
143.
介绍签名鉴别技术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44.
《信息通信技术》2017,(3):46-53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呈现融合趋势,而在线身份认证作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石,需要更加安全便捷。由FIDO联盟提出的UAF协议,使用户可以在手机上用指纹、虹膜等生物手段进行在线认证。运营商广泛使用的智能Sim卡,提供了安全的存储空间,并支持在其内部安装应用。文章首先对FIDO和智能Sim进行介绍,之后提出两者融合方案,讨论其优势及使用场景。  相似文献   
145.
俞斌 《今日电子》2007,(12):82-84
人体特征识别方法,也叫生物特征识别方法,是指利用人的独特的生理及行为特征进行鉴别的身份验证的技术手段.它的产生及发展源于人们在迈进数字时代的过程中对身份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与便捷性不断提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6.
本文阐述了一种利用电子邮件的帐号进行用户身份验证的方法,一些小的Web应用程序可利用该方法进行用户管理,从而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减少用户管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7.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iax和图形验证码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安全有效的用户身份验证,整个程序设计采用网络编程语言PHP.  相似文献   
148.
《计算机安全》2009,(12):81-82
密码作为人们常用的加密工具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密码更是成了最基本的安全手段。但是,频繁和密集地使用密码,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暴露无遗,由此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通过破解我们使用的密码,盗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密码作为常用的安全手法,已经不冉安全。当人们认识到单一密码的弱点时,歼始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术水克服密码的弱点。一次性密码技术(OTP)或告叫作动态密码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9.
一、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特点众多的用于身份验证的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方便、可靠、非侵害和价格便宜的解决方案。指纹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具有随身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50.
难题巧解     
本文教你如何解决一系列AD相关的问题,比如:更换硬件之后的时间同步、跨森林的身份验证、最小权限模型的使用以及64位Windows所带来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