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9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医药卫生   1497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798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24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88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6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0篇
  1964年   13篇
  1962年   14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生物人工周围神经修复大鼠不同长度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采用一种自行研制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部分脱乙酰甲壳质构建人工神经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不同长度的缺损,研究证实其修复效果。方法 选用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造成不同长度(5、10、15mm)的坐骨神经缺损,右侧进行人工神经桥接修复,左侧进行原位神经移植。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以及组织学检测。结果 5mm以及10mm组,光镜下能够观察到人工神经内新生的纤维延续存在。组织学证明。此种人工神经能够有效的修复10mm以内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产生表明:12周后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并且已经长入远端靶器官。结论 结果证明这种套管能够有效的桥接10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神经直径的6~8倍)。可能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同时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组织工程化的人工神经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12.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2例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主要应用球囊导管,对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使用了游离弹簧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等栓塞材料,6例患者采用了静脉入路。结果 本组105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通畅,7例闭塞载瘤动脉,10例复发(8.9%)。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应力争解剖治愈。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球囊、游离弹簧圈及GDC等栓塞。  相似文献   
113.
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中药电熨并超短波疗法治疗肩周炎,并与电脑中频并超短波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4.
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后,甲型肝炎IgM型抗体(抗-HAVIgM)是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之一,是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依据。 为了能普及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诊断方法,自给试剂,我们按照全军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检测班的方法,制备了ELISA检测抗-HAV,抗-HAVIgM、HAAg、抗-HBc,抗-HBcIgM,抗-HBe、HBeAg等试剂。检测抗-HAVIgM试剂的制备与效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5.
血管内栓塞治疗椎基底动脉瘤(附245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13,他引:11  
目的 本文总结245例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1986年7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245例椎基底动脉瘤,其中224例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单侧椎动脉球囊闭塞术(51例),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07例),球囊再塑形技术加弹簧圈栓塞术(34例),支架加弹簧圈术(24例),单纯支架术(4例),可脱性球囊栓塞术(4例),21例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放弃治疗,另外1例血管造影时出现脑梗塞,放弃治疗,其余18例因各种原因未治。结果 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有1例支架加弹簧圈栓塞术病例术后3小时出现脑干缺血症状经45天药物治疗症状消失,224例病人中有145例进行4个月至8年的复查或随访,宽颈动脉瘤有11例第一次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又有增大,其中有1例出现蛛网膜下出血,这11例中有5例又再次弹簧圈栓塞,另外6例因经济困难尚未继续栓塞治疗。结论 由于血管内治疗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椎基底动脉瘤可以得到有效治疗,过去被视为“不治之症”的某些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6.
1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正在形成流动人口的高峰。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研究表明,流动人口是性病/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也是控制艾滋病性途径传播的重点人群。上海市已成为东部地区最大的流动人口聚集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8.
119.
钩体性脑动脉炎治疗前后临床与TCD对照研究(附7例报告)姜亚平,高琼我们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7例钩体性脑动脉炎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现报道如下。资料方法临床资料男6例,女1例。发病年龄6~8岁,病程半月~2年,全部患者来自湖...  相似文献   
120.
为了揭示血液透析过程中溶质在体液中的传递规律,我们制做了尿毒症实验动物犬模型进行血液透析实验,采用肌肉活体组织活检测定组织细胞内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浓度,同时取血样测定其血浆水平,发现组织细胞内BUN和Cr的浓度与其血浆浓度随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从实验上直接证实了人体体液两室模型理论的假设,提示人体细胞内代谢物质的传递与排他是不均一的,细胞内的物质进入血液需要克服一定的传质阻力。实验结果为合理地评价透析的充分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