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北天山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和场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小地震的数字观测资料,依据地震观测谱和震源谱、传播路径衰减因子及场地效应的关系式,在对场地效应约束的条件下,反演S波非弹性衰减和软基岩场地效应,确定研究区路径、 场地参数. 该方法确定的参数, 避免了台站地形效应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了研究区自由软基岩场地的地震效应和传播路径非弹性衰减的影响. 研究区的平均软基岩场地效应, 在2~4 Hz频率范围为1.5倍左右; S波品质因子为QS=278 f 0.346.这些参数可以直接用于研究区的地面运动随机模拟.   相似文献   
112.
M.  D.  Behn  M.  S.  Boettcher  G.  Hirth  陈玉香 《世界地震译丛》2007,(2):40-46
用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了海洋转换断层下部的温度结构。我们说明,使用岩石层脆性弱化的流变可以沿着转换断层形成地幔强烈上涌和温度升高的区域;推测邻近转换断层中心部位的岩石层温度最高、厚度最薄。以前采用简化的流变定律模拟岩石层及其下部软流层的行为,推测海洋转换断层底部地幔温度比相邻板内的地幔温度低很多,在其中心处岩石层最厚。由于考虑了更真实的脆性流变,所以本研究计算得到了相对高温的热结构。此温度结构与洋脊-转换断层环境中的大量观测结果相符。这些观测资料包括地震活动的深度、沿洋脊临近部位的地球化学异常以及在板块运动变化过程中长的转换断层有分裂为小的内部扩张中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3.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works in the processing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data, the factors affec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the modeling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and the calculating of broad-band response spectrum which have been done recent years by engineering seismologists and seismologists of China. In addition, we think back to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trong ground motion of the recent years and make some expectations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14.
Introduction The so-called combined effect refers to the product (V( f )?P( f )) of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and the high-frequency attenuation factor of sites (see Equation (1)). Whether the soft rock site orthe soil site, they have an amplification action on the ground motion of a certain frequency, andsimultaneously have an attenuation action on the motion of high frequency because they are softerthan the hard rock under them.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oft rock is the very contents that …  相似文献   
115.
俞言祥  汪素云 《地震学报》2004,26(6):591-600
首先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然后以美国西部地区作为参考地区,在霍俊荣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得到的部分强震记录,采用反映高频地震动震级饱和与近场饱和特征的衰减关系模型,统计得到了美国西部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与短周期反应谱衰减关系. 与用美国南加州数字宽频带记录建立的美国西部长周期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结合,得到了美国西部周期0.04~6 s的反应谱衰减关系. 采用转换方法,得到了青藏高原东北地区水平向基岩加速度峰值与反应谱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116.
由于大地震释放巨大能量,因此许多研究者一直认为,应该存在某些总是能被观测与识别出的前兆现象,并以此作为作出可靠和精确预报的基础.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自1960年以来,研究人员花费了巨大的努力,试图寻找这类假想的前兆,但都失败了.详细情况请见我的评论文章[1],这篇评述性文章包括了8页有关这项庞大工作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17.
耿冠世  俞言祥 《地震学报》2015,37(3):420-428
本文采用喜马拉雅科学探测台阵四川省境内10个台站,计算了所有地震信号0.5—15 Hz的H/V谱比,分析了震级、震源距对H/V谱比的影响,并与各台站场地地脉动H/V谱比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震级对各台站地震信号的H/V谱比振幅值以及峰值频率几乎没有影响;震源距对谱峰明显的H/V谱比曲线的谱形和峰值频率影响不大,但对谱峰不明显的H/V谱比曲线的峰值频率有一定影响;H/V谱峰明显的台站,地震信号与地脉动信号的H/V谱比曲线的峰值频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H/V谱峰不明显的台站,二者的峰值频率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8.
综合考虑震中地区地质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结果、余震分布以及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征,运用考虑场地效应的震动图快速生成方法,将收集到的62组强震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作为插值使用,估计了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峰值加速度震动图. 利用地震后获得的强震记录计算了强震台站观测值与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得到的估计值之间的系统偏差,校正了缺少台站地区借助经验性衰减关系得到的估计值,获得了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结果显示,鲁甸MS6.5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随距离的衰减速度比前人对我国西部衰减统计的结果更快,对数偏差校正的结果更符合本次地震的衰减规律. 校正后的峰值加速度大于40 cm/s2的区域面积近8000 km2,比未经校正的峰值加速度大于40 cm/s2的面积减小了40%左右.   相似文献   
119.
采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9.0级地震中K-net和KiK-net记录的强震数据,计算20s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谱Sa,阻尼系数设定为0.05.采用USGS的有限断层模型(破裂面走向194.4°,倾角10°),计算断层距Rrup,依据Rrup将台站分成了三组,分别为35 km之内,35~120 km以及120 km以上,以分析反应谱随距离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加速度水平分量进行平行断层走向方向和垂直断层走向方向的分解,以便更好的观察震源机制对不同方向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现有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宽频带记录或强震记录, 然而很多地震台站仍然使用短周期地震仪. 用短周期地震记录估计大地震震级时会出现饱和的现象早已众所周知. 但需要研究的问题是tau;c和Pd方法估计地震震级时出现饱和的震级到底是多少.为研究使用短周期记录进行地震早期预警的可能性,本文使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的强震数据(包括主震和31次余震)进行模拟实验,所选地震序列的震级在4级到7.6级范围内. 用强震记录与短周期地震仪响应函数的卷积模拟短周期记录,利用其前3秒波形计算参数tau;c和Pd,并与用原始的强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一定程度上,短周期地震记录仍可用作地震的早期阈值预警,并且Pd方法直到6.5级才出现饱和,好于tau;c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