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0篇
  免费   1540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工业技术   25790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533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846篇
  2018年   831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539篇
  2015年   618篇
  2014年   1385篇
  2013年   1046篇
  2012年   1251篇
  2011年   1279篇
  2010年   1290篇
  2009年   1089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1128篇
  2006年   1111篇
  2005年   941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820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643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432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168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98篇
  1983年   79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4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Ni-MOF-74材料,采用全自动表面积吸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对材料的孔隙结构、晶体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了CO、N2、CH4和CO2在Ni-MOF-74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挤压成型方法制备了Ni-MOF-74成型材料,并研究了挤压成型后Ni-MOF-74晶体结构和微孔结构的变化及对CO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Ni-MOF-74材料比表面积达1 212.61 m2/g ,其孔径主要集中在0.8~1.0 nm之间,对CO的吸附量远高于相同条件下对N2和CH4的吸附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Ni-MOF-74对CO的吸附作用力明显高于对N2、CH4和CO2的;挤压成型后Ni-MOF-74的完整晶体数量明显减少,且部分微孔结构遭到破坏,成型后对CO的吸附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2.
郭宏志  李帅  赵理 《测控技术》2020,39(5):75-79
航空发动机一般在高温、高压和高速转动的状态下工作,因此很难获取其全生命周期试验数据。针对无完整生命周期数据的小样本集合进行设计,提出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在获取发动机故障特征信息之后,利用元胞的扩散机制获取故障模式的分类边界。其优势在于:在给定的数据集前提下,可以利用较少的运行时间来约减给定的规则样本;可以利用积累或迭代的方式来分步获得原给定样本集的一致性子集。同时,算法的可积累性、运算时间可控等特点,使得该算法能连续应用在航空发动机试验样本数据集由小样本持续增加到大样本的过程中。该方法的应用对发动机的故障诊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 ability of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uncertainty informations. Since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other performances in the full life cycle,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design. The state-of-the-art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in the field of the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the time-dependent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 under aleatory uncertainties were re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nalytical strategies and surrogate models. Moreove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ere discussed, and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future were concluded.  相似文献   
104.
采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和第二相析出相关理论对无取向硅钢中氮化物的析出机理及其对晶粒长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合理论计算和检测分析表明,无取向硅钢中氮化物主要为AlN和TiN.含铝无取向硅钢中AlN和TiN在连铸过程优先在晶界形核,随着温度的降低将以位错形核为主.在均热过程中,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AlN和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中TiN平衡析出量分别达97%和95%以上,但无铝无取向电工钢中AlN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中TiN主要在热轧、卷取和退火过程中析出且尺寸较小.薄板坯流程无铝无取向电工钢中[Als]含量达到93×10-6时,钢中AlN的析出将明显抑制晶粒长大.含铝无取向硅钢中的AlN将对退火过程中的晶粒长大起到抑制作用,且对低牌号无取向电工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5.
水化硅酸钙凝胶(C-S-H)是水泥基材料中主要起粘结作用的胶体,也是发生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物理吸附的主要原因.由于实验方法无法直观表现C-S-H物理吸附的过程以及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C-S-H物理吸附氯离子及硫酸根离子的过程,探究吸附过程中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模拟利用配位数并结合等温吸附法计算了3.5%NaCl溶液及3.5%NaCl+3.5%Na2SO4复合溶液中Cl-和SO42-的吸附量.研究发现:物理吸附作用包括离子间的近程库伦(Coulomb)作用以及长程范德华(VDW)作用,SO42-抑制了C-S-H对Cl-的吸附,减弱了C-S-H对Cl-的长程VDW作用,但并没有减少位点对Cl-的吸附量,只是延缓了吸附发生的时间;SiO-Ca+是Cl-及SO42-的主要吸附位点,SiOH可以吸附少量Cl-,但对SO42-无明显吸附作用,且SiOCa+与SiOH位点存在竞争关系.两种溶液中C-S-H凝胶对Cl-的吸附量相差不大,约为0.06 mmol/g,对SO42-的吸附量约为0.02 mmol/g.由分子动力学计算得出的C-S-H的离子吸附量,与通过测试实验合成的C-S-H及水泥浆体中的C-S-H的离子吸附量相符,由此可以证明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准确、可靠地表征侵蚀离子在水泥基材料内的复杂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郭斯文  汤朔宁 《建筑技艺》2021,27(10):112-114
借鉴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设计思路,以现有的体育建筑使用后评价指标为基础,通过搜集分析场馆网络点评数据,初步探索建立用户体验视角下的体育馆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7.
由于受周边建设活动的影响,高压电缆排管结构出现了沉降、变形和裂损等问题,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一电力系统独有的地下结构的保护控制指标和标准。基于地层-结构法开展了排管结构在外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性试验和混凝土及保护管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排管结构发生类似于少筋简支梁的“脆性破坏”,其极限承载力试验值远大于理论计算值,是因为理论计算没有考虑下卧土体地基反力和保护管加筋作用的贡献。建议将高压电缆排管结构内电缆保护管的变形作为长期监测指标,并重点关注其变化趋势;建议采用曲率半径来描述排管结构的纵向变形,并以最小曲率半径不小于18 000 m作为控制值。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白泥脱硫过程中出现的运行参数异常、石膏脱水困难等问题,建立了水分模型、无机盐离子质量浓度模型和密度模型,研究了石膏浆液真实密度与虚假密度之间的差值,并应用浆液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与密度数据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校正,提出了TDS质量浓度与密度协同控制方案.结果 表明:当石膏浆液TDS质量浓度大于80 g/L时,脱硫系统出现严重的虚假密度问题,影响脱硫系统密度控制,进而导致石膏品质下降,所提出的协同控制方案可为电厂脱硫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也逐步采用了信息技术来传播新闻,促进了新闻媒介的相互融合.新闻媒介融合发展是新闻传播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我国新闻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之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促进了我国新闻传播与新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