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141篇
  免费   44810篇
  国内免费   26783篇
医药卫生   1398734篇
  2024年   2500篇
  2023年   9273篇
  2022年   11680篇
  2021年   14681篇
  2020年   16920篇
  2019年   16681篇
  2018年   9150篇
  2017年   16748篇
  2016年   20466篇
  2015年   23672篇
  2014年   48128篇
  2013年   49060篇
  2012年   65407篇
  2011年   72927篇
  2010年   72911篇
  2009年   73799篇
  2008年   90113篇
  2007年   81902篇
  2006年   74174篇
  2005年   84516篇
  2004年   83817篇
  2003年   87394篇
  2002年   76646篇
  2001年   69345篇
  2000年   45186篇
  1999年   33723篇
  1998年   31304篇
  1997年   25134篇
  1996年   23524篇
  1995年   18654篇
  1994年   15397篇
  1993年   7994篇
  1992年   6793篇
  1991年   5524篇
  1990年   4668篇
  1989年   4540篇
  1988年   1156篇
  1987年   1023篇
  1986年   670篇
  1985年   549篇
  1984年   366篇
  1983年   222篇
  1982年   123篇
  1981年   87篇
  1980年   50篇
  1979年   15篇
  1976年   8篇
  1958年   81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AP患者101例,分为轻症AP组(45例)、中症AP(33例)及重症AP组(2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0水平及入院后的血清IL-10水平的变化,以ROC曲线分析血清IL-10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血清IL-10水平比较:对照组<重症AP组<中症AP组<轻症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相关性显示,血清IL-10与IL-6、TNF-α、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均呈负相关(r=-0.434、-0.624、-0.462、-0.533,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10预测轻症AP、中症AP、重症AP的AUC分别为0.766、0.795、0.946。另入院时及治疗3d,轻症AP患者的血清IL-10均显著高于中症及重症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5 d及7 d,三组患者的血清IL-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0在评估AP早期炎症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ERG蛋白表达水平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BT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其ERG蛋白表达、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以及MVD水平。分析各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的关系,以及ERG、PD-L1蛋白与MVD的相关性。结果:BTCC癌组织中ERG阳性表达39例(62.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ERG阳性表达12例(23.08%)(P<0.05);BTCC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26例(41.9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PD-L1阳性表达5例(8.06%)(P<0.05);BTCC癌组织的MVD水平明显高于BTCC癌旁组织(P<0.05)。ERG、PD-L1蛋白阳性表达率、MVD水平在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肿瘤数目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浸润性癌、肿瘤高分期、多发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增高(均P<0.05)。ERG、PD-L1蛋白表达与MVD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6、0.357,P<0.05)。ERG蛋白表达与PD-L1呈正相关(r=0.512,P&...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观察黄芩苷对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Vessel Permeability,CVP)、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及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黄芩苷可能的抗乳腺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在裸鼠皮下接种MDA-MB-231乳腺癌细胞株建立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阿霉素组、黄芩苷+阿霉素组。于接种第7日开始:黄芩苷组每天灌胃黄芩苷水溶液(100 mg·kg-1),连续14天;阿霉素组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阿霉素(5mg·kg-1),共用药5次;模型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1),连续14天;黄芩苷+阿霉素组每天灌胃黄芩苷水溶液(100 mg·kg-1),连续14天,并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阿霉素5 mg·kg-1,共5次。给药期间监测移植瘤体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20 nm下测OD值来反映黄芩苷对肿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裸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LOX)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阿霉素组、黄芩苷+阿霉素组瘤体重量均明显减轻(P<0.05);黄芩苷+阿霉素组瘤体重量较阿霉素组明显减轻(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降低乳腺癌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阿霉素组则增加肿瘤组织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黄芩苷组能够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血清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阿霉素组促进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苷+阿霉素组促进MD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裸鼠乳腺癌组织LOX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阿霉素组肿瘤组织中LOX表达增加(P<0.05);黄芩苷+阿霉素组能下调裸鼠乳腺癌组织LOX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裸鼠血清中丙二醛、乳腺癌组织中赖氨酰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改变肿瘤缺氧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主编寄语     
王成林|主编对罕见病、少见病的认识、诊断与治疗,是衡量一个专家或医院实际水平的重要指标。韩金祥|名誉主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愿《罕少疾病杂志》在新时代为罕见病防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杨艳玲|名誉主编祝《罕少疾病杂志》不断刷新,助力罕见病全生命周期医学管理,提升三级防控。  相似文献   
105.
《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52-1853
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 系罕见散发病例, 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 细胞呈立方或柱状, 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 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 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通过检索《针灸大成》中与气海穴治疗作用相关的文献条文,总结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运用频次较高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对气海穴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将气海穴及气海穴的别称“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检索词,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及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文献条文,通过建立本研究的数据库,频次分析、条形统计图比较分析等方法,总结出气海穴在治疗各系统疾病中的运用频次及其配穴规律。结果:在《针灸大成》所涉及的条文中,气海穴尤善治疗内科疾病,在治疗内科疾病中排名前3位的是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和妇科疾病,气海穴配穴习惯为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以及前后配穴法,其中主要为前后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结论:气海穴《针灸大成》中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中华消化杂志》2022,(5):357-36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治疗胃黏膜和黏膜下病变的有效方法。然而, 由于ESD操作中视野有限, 对医师的技术要求高, 且存在手术时间长, 以及易并发术中穿孔、出血等问题, 无法达到最佳疗效, 从而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 辅助牵引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ESD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并讨论了目前临床常用的ESD辅助牵引方法在胃部病变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