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56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率、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及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栓塞责任NBSA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 对139例接受TAE治疗的咯血患者行系统的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患者原发病为:肺结核66例(2例有胸廓改良术史、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单纯性支气管扩张41例(其中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有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史),支气管肺癌15例,隐原性咯血7例,尘肺3例,支气管结石3例,支气管囊肿1例,脓胸1例,肺癌术后1例,慢性肺栓塞1例.对发现的责任NBSA行栓塞术,观察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概率、责任NBSA分布情况及与原发病的关系.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结果 139例中73例(52.5%)咯血与出现病理性NBSA有关.共计181支责任NBSA,包括肋问后动脉88支、胸廓内动脉27支、膈下动脉21支、食管固动脉20支、胸外侧动脉9支、肩胛下动脉7支、肋颈干5支、甲状颈干4支.肺结核患者咯血的责任NSBA以肋间后动脉(75支)和锁骨下、腋动脉的分支(44支)为主,单纯性支气管扩张者以食管固有动脉(16支)和膈下动脉(17支)为主.本组患者TAE后,即刻止血 69例,包括1次以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支气管动脉(BA)已闭塞无效和复发的19例、BA正常的初治者4例.本组中除1例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后出现同侧小脑梗死和1例行BA和胸廓内动脉栓寨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获6个月以卜的随访60例.术后间断性痰中带血16例;11例复发,10例再次TAE后停止咯血8例、间断性痰中带血2例,1例外科肺叶切除后咯血停止;其余未再咯血,但1例术后8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2周死于原呼吸衰竭加莺.结论 相邻病灶的刺激和肺血流灌注不良或缺失的心血管疾病可致相应的NBSA参与肺内供血并成为咯血的责任血管,系统的血管造影和完整的TAE可提高咯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pVIVO2SjFABP-23,并观察其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根据Sj FABP和Sj23的基因序列合成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重组PCR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 FABP和Sj23的基因片段进行拼接,得到融合基因SjFABP-23,再将该片段重组于p GEM-T载体中,进行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然后经双酶切将目的片段SjFABP-23克隆到pVIVO2的一个多克隆位点上转化E.coliGT 110获得重组质粒pVIVO2SjFABP-23,免疫小鼠进行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PCR扩增出一条大小约为1.1Kb的目的片段。免疫小鼠获得52.14%减虫率(P<0.01)和60.93%的减卵率(P<0.01),且均高于单价疫苗pVIVO2Sj23(P<0.05)。结论PCR成功扩增SjFABP-23的基因片段,血吸虫DNA多价疫苗pVI-VO2SjFABP-23构建成功,该疫苗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具有比单价疫苗pVIVO2Sj23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鉴定旋毛虫十二肽模拟表位的抗原性。方法 筛选噬菌体十二肽库获得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 ,随机挑选2 4个克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选取灵敏性较好的 6个克隆 (T1~T6 ) ,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6个克隆均与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 (10 0 % ) ;其中T6克隆特异性最好 ,无交叉反应 ;其余克隆与卫氏并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 (0 %~ 4 0 % )。结论 用噬菌体十二肽库筛选得到的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作为新的旋毛虫病诊断试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生脉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共 9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45例 ,治疗组以生脉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生脉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液能较好地缓解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心肌供血状况  相似文献   
105.
下班体术后连续气体充填治疗视网膜巨大裂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后眼内连续气-液交换术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巩膜宽环扎和眼内光凝或眼冷凝,治疗23例巨大视网膜裂孔,PVR-B-D1级。术后反复行徒手眼内气-液交换术,连续延长有效气体充填,19眼行晶状体切除。结果 气体完全消失3mo后,21眼视网膜复位,2眼失败。视功能在0.02以上18眼,主要并发症高眼压。结论 连续延长眼内气体充填可良好的封闭巨大视网膜裂孔,不影响术后激光治疗。优点:充填的时间和量更具有可控性,并发症少且易控制,无需再次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106.
美洛宁、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998年 8月~ 1999年 3月应用美洛宁、尼莫地平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 33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 ,男 18例 ,女 15例 ,年龄出生 2h至8d。根据 1996年 10月杭州会议制订的HIE诊断标准[1] ,Ⅱ度17例 ,Ⅲ度 16例。取 1997年同期HIE 38例作对照组 ,其中男2 0例 ,女 18例 ,年龄出生 3h至 9天 ,Ⅱ度 2 0例 ,Ⅲ度 16例 ,两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1 2 观察指标 ①意识状态 ;②瞳孔变化 ;③呼吸功能 ;④肌张力 ;⑤哺乳能力。按病情分为Ⅰ级 (正常 ) ,Ⅱ级 (重症 ) ,Ⅲ级(危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视网膜冷凝复位术与组织氧自由基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 2 1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下液 (SRF)内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 SRF中丙二醛水平为 1.78± 0 .6 5 mm ol/L ;高于同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 SRF;二者 SRF丙二醛水平均显著低于自身血清。结论 视网膜冷凝复位术可造成组织周围氧自由基的增加 ,对视网膜细胞的功能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对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方法】66例(66只有晶状体眼)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Topcon SP9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双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形态计量学测定,对可能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角膜内皮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晶状体摘除(P=0.000),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P=0.009),葡萄膜炎(P=0.011),手术时间(P=0.034)。【结论】①VR术中摘除晶状体,对角膜内皮有损伤。②对拟行晶状体摘除或疑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欠佳的患者,术前应检查角膜内皮。③为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术前术后积极控制炎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填充物,提高手术技巧,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作为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受体在脑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该实验通过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影响,探讨其与发育中脑损伤的关系。方法:生后7 d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只,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 次,每次持续30 min,连续6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反复惊厥后1 d和7 d每组各处死16只大鼠,每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反复惊厥后1 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3和CA4区GABAAR α1亚单位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7 d时,在惊厥组大鼠顶叶及海马齿状核、CA1至CA4区GABAAR α1亚单位免疫化学AO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反复惊厥后1 d和7 d时,在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GABAAR α1亚单位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惊厥后7 d时,在惊厥组大鼠海马CA1、CA2区GABAAR β2亚单位免疫化学AO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丘脑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惊厥组大鼠海马区GABAAR β2亚单位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脑内GABAAR α1和β2亚单位表达的短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参与发育期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0.
胸部CT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54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方法  (1)X线吸收剂量测试 :用 12 0kV、0 75s、分别测试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X线照射剂量。计算吸收剂量指数 ,并加以比较。 (2 )水体模测试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 :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 ,用 12 0kV、 0 75s分别作 8与 3mm层厚的 115 0、4 0 0、2 5 0、7 5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 5个兴趣区 ,作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 (3)病例CT扫描 :随机选择肺部块影和片状影的患者各 30例。用 12 0kV ,0 75s,8与 3mm层厚在同一层面作 115 0、4 0 0、2 5 0、15 0、7 5mAs扫描。另选 15例作 190、15 0、4 0、2 5、15mAs螺旋扫描。作不同厚度的重建间隔对比和后处理图像最大密度投影 (MIP)、计算机容积摄影 (CVR)、多平面重建 (MPR)、高分辨率CT(HRCT)、三维成像(3D)、仿真支气管镜等效果比较。 (4)图像质量评估 :由 4名CT医生盲法评价CT图像。按正常图像、图像有少许伪影、图像有严重伪影的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X线吸收剂量指数测试表明 ,115 0mAs的X线吸收剂量指数大于 4 0 0、2 5 0、7 5mAs的指数分别在 6 0 %、70 %、85 %以上。 (2 )水模测试结果 ,CT图像的均匀性随CT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