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内科首诊异位妊娠的临床特点,缩短诊断时间,为病人手术治疗争取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6年291例内科首诊,经过手术证实为异位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 异位妊娠症状变化多端,种类繁多,常常误认为是内外科疾病,而使患者首先到内科急诊就诊。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和正确的临床思维、合理利用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能够正确诊断异位妊娠。结论 内科急诊医生应提高异位妊娠的警惕性,及早将异位妊娠鉴别出来,及时请妇科医生会诊,为妇产科创造良好的手术时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2.
浅析附子与桂枝药对在仲景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莲  刘渊  马成 《中医药导报》2007,13(8):9-9,29
文章对张仲景方中附子与桂枝的配伍运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病种进行了分析,认为"药对"是仲景在"病皆与方药对应"的原则指导下,创造出的一种具有独特稳定疗效的,特定的药物组配形成。  相似文献   
103.
分析医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困境,阐述解决对策,指出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健全阅读推广制度、完善阅读推广机制、设立阅读推广部、创新阅读推广活动模式、丰富医学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构建医学生的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104.
结合中医学对儿童生理病理特性的认识,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治疗等方面的规律,回顾分析2021年1月19日-2月1日通化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资料,提示家庭聚集发病为儿童感染本病的重要途径,临床分型以轻型(13例)为主,全部21例患儿无一例转重症,至2021年3月3日均已治愈出院.患儿首发多无明显症状,有临床表现者以发热、咳嗽为主,中医辨证以寒湿郁肺证(9例)为主,多因"寒湿疫毒"侵袭,直接损伤"肺脾"两脏,渐而累及他脏、他腑所致,整体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较轻,病程中易出现"化热、伤津、损心"等特点.患儿机体调节及修复能力强,早期治疗干预利于疾病迅速向愈,但仍需注意儿童"脏腑娇弱"特征下疾病易传变,避免出现轻症转重症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分析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QRS波群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并比较存活者、心源性猝死者及非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比较不同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NYHA分级Ⅱ级者27例,Ⅲ级者49例,Ⅳ级者30例; NYHA分级Ⅱ、Ⅲ、Ⅳ级的患者NT-proBNP分别为(489. 76±95. 13) pg/ml、(1 712. 75±119. 85) pg/ml、(2 935. 06±139. 55)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101. 95±20. 85)ms、(109. 98±24. 76) ms、(126. 98±25. 96) ms。NYHA分级为Ⅳ级组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Ⅱ、Ⅲ级者明显升高(P 0. 05); NYHA分级为Ⅲ级血浆NT-pro BNP的水平较Ⅱ级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存活79例,死亡27例(包括心源性猝死11例,非心源性猝死16例);存活、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患者NT-pro BNP分别为(384. 87±79. 98) pg/ml、(810. 87±123. 21) pg/ml、(2 432. 09±236. 87)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387. 65±94. 24) ms、(424. 87±89. 77) ms、(835. 87±99. 94) ms。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非心源性猝死者、存活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47例NT-pro BNP 900 pg/ml,59例NT-pro BNP≥900 pg/ml;血浆NT-pro BNP≥900 pg/ml者死亡率(37. 29%)和心源性猝死率(16. 95%)较NT-pro BNP 900 pg/ml者(10. 64%、2. 13%)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66例QRS波群时限120 ms,40例QRS波群时限≥120 ms; QRS波群时限≥120 ms者死亡率(40. 00%)和心源性猝死率(22. 50%)较QRS波群时限120 ms者(16. 67%、3. 03%)明显升高(P 0. 05)。结论血浆NT-pro BNP、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联合检测血浆NT-pro BNP与QRS波群时限对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PLT)和降钙素原(PCT)变化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26例AOSC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其中单一AOSC患者纳入Ⅰ组(n=48),AOSC伴有脓毒症者纳入Ⅱ组(n=42),AOSC伴有脓毒症性休克者纳入Ⅲ组(n=36)。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2、3 d血清PLT及PCT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LT与PCT水平对诊断AOSC伴脓毒症或脓毒症性休克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LT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Ⅱ、Ⅲ组患者血清PL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C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 0. 05)。入院后第2天、第3天,Ⅲ组患者血清PLT水平较Ⅰ、Ⅱ组明显减少,PCT水平较Ⅰ、Ⅱ组明显升高(P 0. 05);Ⅰ、Ⅱ组患者血清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Ⅱ组患者血清PCT水平较Ⅰ组明显升高(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LT诊断AOSC伴脓毒症的灵敏度为76. 19%,特异度为41. 67%,曲线下面积(AUC)为0. 58;血清PCT诊断AOSC伴脓毒症的灵敏度为90. 48%,特异度为85. 71%,AUC为0. 81;血清PLT诊断AOSC伴脓毒症性休克的灵敏度为83. 33%,特异度为91. 11%,AUC为0. 86;血清PCT诊断AOSC伴脓毒症性休克的灵敏度为77. 78%,特异度为72. 22%,AUC为0. 76。结论血清PLT水平变化与AOS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而PCT水平变化与AOS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PLT含量明显减少,PCT浓度明显增高,密切监测患者入院后血清PCT、PLT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其伴发脓毒症、脓毒症性休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8.
孙雪莲  黄惠君 《新中医》2016,48(10):115-116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2例围绝经期痰热内扰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温胆汤加减治疗,2组均以15天为1疗程,连续用药2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价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5%,与对照组的76.1%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痰热内扰证失眠患者疗效肯定,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凸显出中医辨证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9.
110.
考题:女性,40岁。发热、咽痛1天,排尿灼热感、尿黄来诊。 问题1:作为接诊医师。还应该了解哪些相关病史? 发热是临床上许多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症状,同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在社区,接诊初次就诊的发热患者时首先应根据其发热的缓急程度和热期持续时间长短进行区分,了解是急性发热、慢性长期发热还是持续低热。其次要搞清楚体温变化情况,也就是发热有无规律特点,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