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3篇
交通运输   3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前,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来说,普遍难以真正实现良好融入土地规划。基于此,矛盾难免发生。只有从互动关系方面着手,注重加强分析,才能充分实现二者有机整合,有效进行互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才能真正得到不断完善。通过加强相关性探讨,希望促进实现良好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02.
盛来芳  宋彦 《城市交通》2012,(2):33-39,74
纽约地铁历经100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其高峰时段的过度拥挤和财务亏损一直是困扰纽约市政府和居民的难题.结合纽约城市扩张中土地利用形态的演化,重新梳理纽约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历程,并从票制、客运量、运营组织模式以及土地利用四个角度分析纽约地铁的运营绩效特征.通过考虑规模效应和“峰值效应”,发现纽约城市扩张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的演...  相似文献   
103.
随着高速公路的新兴和逐渐发展,施工前期的征地拆迁工作难度越来越,该谈了谈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4.
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集装箱运输高速发展,年吞吐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见图1),这使得全球集装箱港口码头普遍面临通过能力不足的压力。鉴于港口码头岸线和土地资源有限,而且规划建设新港口码头需要时间,不断提高现有集装箱港口码头通过能力成为解决通过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亚洲集装箱港口的生产率普遍高于欧美集装箱港口,长期以来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一直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2位的大港,因此,两港常常成为国内外大型集装箱港口在设备配置、土地利用、作业效率评价等方面的标杆。例如上海港大型集装箱码头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配置密度看齐香港港:美国研究人员将洛杉矶和长滩港的土地利用效率与新加坡港进行比较、研究,以寻找提高洛杉矶和长滩港通过能力的方法。但是这些比较没有注意到诸如新加坡港和香港港中转箱量比例特别大、香港港有很大一部分集装箱吞吐量不是在集装箱码头上完成等特点,在数据引用和结论上均有偏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基于新城区的特点,将公交枢纽导向发展理念引入新城区土地利用模式中,提出了新城区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探讨了枢纽区域宏观布局、微观选址的规划方法。并对枢纽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公交枢纽导向发展模式的规划方法是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07.
传统TOD模式提供了一条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很多大城市结合自身情况在规划中引进TOD理念,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小城市,应当建立常规公交引导的TOD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对城市交通拥堵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为优化单商业中心城市交通资源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建立多个次级商业中心的设想和实现方式,并建立简单模型对单商业中心模式与多商业中心模式的城市交通容量消耗、市中心交通压力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从解决交通问题的角度城市采取多商业中心模式优于单商业中心模式.  相似文献   
109.
目前交通影响评价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程序形式化,评价过程不准确,评价结果无反馈,实施结果无监督等问题,降低了交通影响评价应有的预期效果,致使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交通影响后评价能够对交通影响评价结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对解决现有交通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概括了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在我国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后评价反馈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后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目的,并介绍了交通影响后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发展交通影响后评价的作用及意义,可为完善交通影响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0.
上海市主城区近30年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公共交通分担率与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紧密关系。利用上海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和交通模型,定量分析主城区土地利用效率与公共交通分担率的相关程度,指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越大、公共交通分担率越低,且公共交通分担率存在阈值。同时探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对公共交通分担率的影响,上海市主城区不同区域、不同出行方向的公共交通分担率有明显差异。最后指出,公共交通分担率的目标设定需要结合城市用地开发同步考虑和深入研究,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