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01.
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川省普格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4年的效果,为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收集综合治理试点2005~2008年的血吸虫病干预措施和疫情等资料,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经过4年的综合防治,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均降低并维持在1%以下,2008年试点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较2005年下降93.91%(χ^2=162.27,P〈0.01);家畜感染率迅速下降至1%以下,2008年家畜平均感染率较2006年下降94.69%(χ^2=97.95,P〈0.01);有螺面积下降近1/3,活螺密度由2005年的0.42只/0.1m^2下降到2008年的0.09只/0.1m^2;2007年后未再发现阳性钉螺。结论高山峡谷型流行区实施传染源和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能迅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长江村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收集2001-2009年间的水位资料和螺情资料,包括平均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及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等.描述水位指标和螺情指标的时间分布情况,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分析水位变化与钉螺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1-2009年度中当年的平均水位和现场水淹天数对活螺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活螺密度在平均水位为25.0m,水淹天数为120 d时最低.当年的平均水位和上一年的现场水淹天数对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二次曲线或三次及更复杂分段样曲线关系;对有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接近0.05),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10 d时最低;而有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60 d时最低.结论 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线性的光滑函数关系.水淹天数对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用GAM拟合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可能更贴近实际而便于解释,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氯硝柳胺堆敷灭螺法的合理用药量。方法在四川省普格县特兹乡选择地理位置相邻、钉螺密度较高且相似的6块渗水草地作为氯硝柳胺堆敷灭螺试验现场。各试验组的氯硝柳胺用药量分别为16、8、4、2、1g/m2和0,5个月后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以考核灭螺效果。结果灭螺5个月后,4g/m2及以上剂量组均未再查出活螺;其他3个组均能查到活螺,其中1g/m2组和对照组尚能查到幼螺,但该3组与灭螺前相比,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均大幅度下降(P均0.05),钉螺死亡率均明显上升(P均0.05)。堆敷灭螺法的人工费用为0.45元/m2。结论堆敷灭螺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灭螺方法 ,其现场使用的合理剂量为4g/m2。  相似文献   
104.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的规律并求证其分布的动态性。方法在四川省普格县对钉螺分布进行1年的动态观察。随机设框,检获框内全部钉螺,经压碎法鉴定死活后,计数每框的钉螺数。采用均数、方差等统计指标描述钉螺的分布特征,并拟合负二项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结果2008年4、5、7、8、9、11月的钉螺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6、10、12月及2009年2月的数据与选取的分布类型均不能有效拟合。结论普格地区的钉螺分布并非简单的负二项分布,可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并且可能存在分布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的效果。方法利用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资料,采用Meta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化疗控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结果经化疗后1年,居民感染率在10%以上的观察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0.15%、22.91%和33.93%,其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6.95-31.48、14.69-30 34和11.69-50.68;居民感染率在6%-10%之间的观察村,化疗仍可以明显降低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24.50%,其95%CI为5.35-39.83,但感染率<6%的观察村,感染率不再明显下降;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在居民感染率≤10%的观察村,均维持在原有的水平。结论 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仍能有效降低中国血吸虫病的病情,并将其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很难达到阻断血吸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分析4个种群湖北钉螺中微卫星序列及其两侧序列的特点.方法 以(CA)8RY为引物对湖北钉螺基因组DNA进行微卫星锚定PCR(SSR-PCR)扩增,对全部159个扩增产物进行T克隆并测定其中82个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SSR-PCR的扩增产物是湖北钉螺基因组DNA上的散在区域,不是微卫星序列,但扩增产物中含有微卫星序列,测序的82个片段中36个克隆片段含有微卫星序列.微卫星序列其侧翼序列有一定的保守性,同一个微卫星的侧翼序列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GA/CT)n、(TTAGGG/CCCTAA)n两类微卫星在4个钉螺种群中均有发现,(CAA)n仅在福建福清种群中发现,(TCTCTG)n仅在安徽贵池种群中发现,(GAA~TTC)n、(CAA/TTG)n、(CAT)n三种微卫星序列仅在四川普格种群中发现.结论 SSR-PCR扩增的不是微卫星,其结果的分析应当类似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因此SSR-PCR不能十分有效体现微卫星作为分子标记的优势,应当根据微卫星的侧翼序列设计针对微卫星的引物,对微卫星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HIV、HBV及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4-2015年在四川省彝族聚居区的4个乡镇开展横断面调查,对1~13岁儿童进行HIV抗体、HBV抗原和HCV抗体筛查,并进行实验室确认,估算调查样本量900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不同乡镇、性别、年龄和民族的感染率进行比较,Bonferroni调整法进行多个样本感染率的两两比较。结果 共调查了677名1~13岁儿童,HIV、HB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1.03%(7/677,95%CI:0.42%~1.12%)、6.65%(45/677,95%CI:4.89%~8.79%)和0.15%(1/677,95%CI:0%~0.82%)。4个乡镇的儿童HIV感染率不同(P=0.000);D乡儿童HIV感染率高于B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儿童间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乡、各年龄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V和HC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岁和10~13岁年龄组HBV病毒载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15.000,P=0.967)。结论 四川省彝族聚居区1~13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和HBV感染率,应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HIV和HBV母婴传播,宣传与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以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资料为数据来源,比较不同缺失值处理方法对模拟缺失值的处理结果 ,为确定适用于处理该资料缺失值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资料中分别随机抽取10%、20%、30%、40%、50%的观测值作为假设缺失值,采用均值填充法、热平台填充法和多重填充法对模拟缺失值进行填充,分别从分布特征、准确度和精确度三个方面评价缺失值的填充效果。结果不同假设缺失比例下,三种填充方法填充后的结果与原始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重填充方法填充后结果精确度较好且分布特征与原始值符合度最好。结论多重填充技术较为适合处理该资料中缺失比例较少的缺失值。  相似文献   
109.
钉螺最早是在我国湖北省武昌发现的,1881年由Gredler定名为湖北钉螺(Oncomelanm hupensis),此后,陆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发现。由于钉螺的形态变异大、孳生环境复杂等,曾引起钉螺命名的混乱。1981年刘月英等将我国大陆分布的钉螺分为5个亚种,即指名亚种、丘陵亚种、滇川亚种、广西亚种和福建亚种。  相似文献   
110.
血吸虫尿循环抗原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研究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致力于血清循环抗原 (CAg)、循环抗体 (CAb)及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水平检测。对尿液中CAg水平检测的研究报道甚少。尿液检测标本易得 ,且对人体无损伤性 ,因此 ,近年来 ,不少学者把目标转向研究检测血吸虫病人尿CAg ,试图建立新的免疫诊断方法。现就检测尿CAg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尿循环抗原的来源、生化及免疫特性血吸虫成虫寄生在宿主的门静脉系统 ,以摄取宿主的血细胞为生 ,活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更新的表膜成分释入血液成为CAg ,CAg是宿主活动性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