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文化教育   300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潘震宇  高清平 《科研管理》2002,23(1):128-132
本文提出一种对于企业销售行为的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从价值及风险两个角度建立了一个销售行为的分析模型,并作为销售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该模型下的客户因素及竞争对手因素。  相似文献   
102.
"三农"难题成因:历史嬗变与现实探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历史检索与现实反思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中国"三农"难题的四大成因,即:市场之因、制度之因、国情之因与政策之因,从而为"三农"难题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03.
数字图书馆服务特点与数字图书馆员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隋敏 《现代情报》2006,26(1):97-98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系统,它能够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料,数字图书馆服务具有专业化、个性化、在线咨询、用户培训、网络知识、辅助教学等,数字图书馆馆员应成为信息加工员、信息导航员和信息工程师。  相似文献   
104.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社会行为科学的一般机理,构建了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系统模型,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的创新动机和创新需求,外部环境刺激来自市场竞争和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图书馆学者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意图通过移植“互联网+”的理念与方法,把图书馆服务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本文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设计了一个面向图书馆事业的“图书馆+”行动建议,以期为“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6.
陈文沛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91-1396
基于178家企业的样本数据,研究关系网络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关系网络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创业机会识别,还可以通过认知和经验学习以及实践学习间接预测创业机会识别。此外认知和经验学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预测作用相同,认知学习相比于经验学习对实践学习的预测作用则更强。  相似文献   
107.
After discussing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rtifacts and natural entitie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rtifacts and technology, the condi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account of moral agency are identified. While computer system behavior meets four of the five conditions, it does not and cannot meet a key condition. Computer systems do not have mental states, and even if they could be construed as having mental states, they do not have intendings to act, which arise from an agent’s freedom. On the other hand, computer systems have intentionality, and because of this, they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from the realm of morality in the same way that natural objects are dismissed. Natural objects behave from necessity; computer systems and other artifacts behave from necessity after they are created and deployed, but, unlike natural objects, they are intentionally created and deployed. Failure to recognize the intentionality of computer systems and their connection to human intentionality and action hides the moral character of computer systems. Computer systems are components in human moral action. When humans act with artifacts, their actions are constituted by the intentiona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artifact which, in turn, has been constituted by the intentionality and efficacy of the artifact designer. All three components – artifact designer, artifact, and artifact user – are at work when there is an action and all three should be the focus of moral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08.
This article shows how various meanings of a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born or get transformed when placed in a different political context via a case study of a program organized by the Soros Foundation in 1984 to promote democratic values (the idea of an “open society”) in Hungary. This program, called the Xerox project, helped hundred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cquire photocopy machines. Under the suppressive Hungarian regime of the 1980s the appearance of photocopy machines as a new means of copying texts had serious political consequences. By means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ature of these consequences and examines how certain meanings and uses of photocopy machines evolved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80s.  相似文献   
109.
怎样证明道德行为的合理性一直是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从实践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根据即价值着手,根据与行动相关的价值和中立于行动的价值之同的区别,内在主义和外在主义之同的区别,将西方关于实践理性的理论即论证道德合理性的理论分为四类:与行动相关的外在主义理论,与行动相关的内在主义理论,中立于行动的内在主义理论,以及中立于行动的外在主义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内容及其优劣一一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0.
当前对于原因自由行为是可罚性已无争议,但是当学者们在探讨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以及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根据时,便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争议的焦点在于如何解释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与"实行行为与刑事责任同时存在"原则的关系问题。本文拟从探讨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入手,对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的责任基础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