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1篇
  免费   664篇
  国内免费   77篇
地球科学   447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理论和地震动人工合成技术,给出Newmark法中所需的地震动时程,解决了斜坡稳定性分析Newmark法中难以选取合适地震动时程的难题。通过对黄土斜坡实例计算,给出了坡体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深度的关系;在计算坡体位移时,提出了等效峰值加速度的概念;对比了使用地面地震动时程和使用坡体内等效地震动时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02.
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的形变应变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应变速率较大.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地壳的形变和应变揭示出孕震体在挤压状态下积累了较高的应变势能.8.1级地震的同时期由于地壳释放了巨大的应变能而应变速率变化显著.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所产生的应变达到4.5×10-6以上.发震断裂带的平均左旋走滑量是3.31m(89°E~96°E).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在BDWF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等价线性迭代不断修正土体模量以逼近土体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对建筑筒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动力分析。为了分析筒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考虑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将桩-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空间体系简化为二维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筒桩基础桩基相对桩基于桩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筒桩基础的柔性改善了结构的基本周期。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以ArcViewGIS平台为开发平台,利用网络划分技术对鞍山市建筑物进行了单元划分,对每个单元进行了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在ArcViewGIS平台上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思路与实现步骤:最后给出了反映鞍山市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破坏结果,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  相似文献   
105.
地震应力触发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有限元方法,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并针对川滇地区,重点建立了包括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讨论了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应力调整情况。结果表明:前一地震对后续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因此,强震活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对2003年8月16日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间5.9级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震前5~1年震源区附近地震活动异常平静,而外围(150km≤△≤300km)区地震活动显著增强;震前2年左右,震源区附近地震学参数异常比较明显,异常项数比40%;震前1.0~0.5年地震学参数异常明显减弱,异常项数比仅10%。可见,地震学短期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嫩江断裂构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卫片解译、钻孔资料、地球物理场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嫩江断裂的存在标志,同时对该断裂的性质、活动时代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沿该带分布的北西向及东西向断裂活动与地震关系密切,尤其是存在的地震围空区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08.
程万正 《内陆地震》2004,18(1):20-28
分析了雅江地块的构造环境、地震活动和震兆异常,探讨2001年雅江6.0级地震、2002年新龙5.3级地震发生后雅江地块的强震趋势。重点对理塘-德巫断裂带,新龙、白玉、德格及贡觉一带地区的异常地震活动图像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强震填空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0.
华北地区700年来地壳应力场演化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前地震断层相互作用问题已引起地震学家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表明一条断层的破裂可以影响附近其他断层趋于破裂的进程,两条断层间的确切作用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位置、破裂机制、错动量和介质力学性质。本研究给出了华北地区700年来由于长期构造加载及地震断层错动导致的累积库仑破裂应力变化(ACCFS)的演化过程。长期构造加载场由GPS观测得到的地壳平均应变率场给出。关于历史地震断层破裂参数的估算,根据的是华北地区有现代仪器记录的大震资料归算地震烈度与断层破裂长度、震级和地震矩的统计关系;根据地质调查得到的地震断层走向、倾角以及本地区的构造应力场方向估计滑动角。考虑粘弹性成层介质地壳模型,计算长期构造加载和地震形变(同震及震后介质粘弹性驰豫变形)造成的累积应力场变化。将累积应力场变化投影到后续地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得到△CCFS,并研究其对后续地震发生的触发作用。对1303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49个M≥6.5地震研究结果表明:ACCFS对48个后续地震中的38个有触发作用,触发率达到79.2%。应用当今累积应力场变化于华北地区1303年-2003年发生的M≥5地震,我们发现触发率达到75.5%,于1976年以来发生的M≥5地震触发率达82.1%。未被触发的地震中有些是发生在断层破裂区附近的余震,很可能是由于历史地震破裂参量估计的误差落入影区中,若排除这些影响,触发率会更高。研究表明ACCFS与发生的后续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前ACCFS显著上升的地区包括渤海及其邻域地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西端和太原盆地,其地震危险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