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业科学   8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黄芩,味苦性寒,苦寒折热,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清上焦之火,能除下焦湿热。临床使用有枯芩和子芩之分,枯芩除肺热,子芩清大肠,本品与鱼腥草、银花、桔梗、杏仁、贝母等同用可增强清肺热的力量,与黄连、黄柏、木香同用可增强清热燥湿止痢的作用。临床中黄芩除了清肺肠热外多用于清肝胆湿热,如湿热所致的黄疸,急性肝炎,睾丸炎,结膜炎等等,对于肝经湿热黄芩是我必用药之一。针对气分热盛,脉有力的均会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黄芩的最佳施肥量,通过对华亭县种植的两年生黄芩施用不同量的磷二铵,探讨不同磷二铵用量对两年生黄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芪的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也随着增加;当施450 kg/hm~2时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分别增加28.28%、60.00%、33.59%、33.51%;施600 kg/hm~2时黄芩的根长、根粗、干重及产量均达到最大,比对照分别增加28.88%、70.67%、37.09%和37.00%。研究表明,施600 kg/hm~2时获得的经济效益低于施450 kg/hm~2。因此,施450 kg/hm~2是黄芩的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地膜露头栽培模式下陇西同类地区黄芩栽培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在控制统一行距的条件下,设计4种不同的株距进行田间栽培试验,通过观测黄芩地上部分、地下药用部位的生长量、试验区药材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物经济指标,结合经济效益分析,优选黄芩地膜露头栽培的最佳密度。结果:株距5 cm栽培的鲜药产量较高,但药材商品规格、产籽量均低,增产不增收;株距15 cm栽培的鲜药商品规格较高,但产量和产籽量均偏低,经济效益低;株距10 cm栽培的出苗率、鲜药产量、产籽量、田间长势、药材商品规格表现好。结论:黄芩35 cm黑膜覆盖露头栽培,在陇西同类地区的最佳密度为行距30 cm、株距10 cm,即亩保苗22 000-22 500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黄芩苷对热应激条件下猪肾小管上皮(LLC-PK1)细胞HSP70表达的影响,筛选出黄芩苷诱导热应激条件下细胞HSP70表达的最佳浓度。将培养的LLC-PK1细胞随机分为7个组,Ⅰ组为37℃常温对照组,Ⅱ组为42℃单纯热应激组,Ⅲ、Ⅳ、Ⅴ、Ⅵ组和Ⅶ组分别为42℃热应激并用不同浓度黄芩苷(0.01~100μg/m L)处理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42℃单纯热应激能显著诱导LLCPK1细胞HSP70的表达;一定浓度范围内的黄芩苷(0.1~10μg/m L)处理的LLC-PK1细胞HSP70表达显著高于42℃单纯热应激;黄芩苷(0.01~100μg/m L)能显著上调热应激条件下LLC-PK1细胞HSP70的表达,且1μg/m L的黄芩苷上调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泻火解毒等效用。黄芩,原野生于山顶、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是近年新引进的人工栽培品种。黄芩,喜温和气候,耐寒冷,抗干早。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首先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段和朝向。如果用坡地、山地,可首选阳坡,山顶,东西半阳坡次之,背坡不选。其次,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地段。不涝不旱的地块为佳,半干旱土地次之,涝洼不选。再次,要选择松软,土层深  相似文献   
16.
1配伍 清热燥湿。本品配白头翁、白芍、黄连、木香等药,燥湿泻热,对湿热泄泻和痢疾,用之效好。配大黄、海金沙、瞿麦,木通、栀子等,治疗膀胱湿热、排尿疼痛,用之极佳。配柴胡、大黄、茵陈、栀子等,对肝胆湿热,用之临床效果较好。配苍术、黄柏、牛膝等,对动物关节湿热肿痛,用之尤为适宜。配地肤子、苦参、蛇床子等,对皮肤湿疹用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黄芩苷体外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作用机制,以DF1细胞为宿主细胞,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从黄芩苷对IBDV的直接灭活作用、阻滞作用、抑制吸附、穿入及其复制5个方面探讨黄芩苷抗IBDV机理。结果显示,黄芩苷的CC50为(206.48±12.74)mg/L,EC50为(46.76±3.15)mg/L,选择指数SI为4.415,在无毒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对IBDV的最高抑制率为72.02%;在阻滞试验和复制抑制试验中最高抑制率分别达到60.85%和68.11%;在病毒吸附、穿入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中抑制率很低,表明黄芩苷不能阻断IBDV对DF1细胞的吸附、穿入和直接灭活。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体外可有效抑制IBDV对DF1细胞的感染,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病毒的复制和阻滞,提示黄芩苷可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空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组,每组6只。适应性生长7 d后开始试验。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黄芩苷组小鼠每天灌胃黄芩苷药液0.2 mL(根据小鼠体重计算黄芩苷用量,低剂量组为100 mg/kg BW,中剂量组为200 mg/kg BW,高剂量组为400 mg/kg BW),连续灌胃7 d,第7天给模型组、黄芩苷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 LPS(3.5 mg/kg BW)。注射LPS 24 h后处死小鼠,取空肠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空肠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和含量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组织绒毛结构损伤,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量和含量显著升高(P<0.05),P65的蛋白表达量、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P65(P-P65)/P65比值显著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HO-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模型组,黄芩苷组小鼠空肠组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TLR4和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65、P-IκBα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黄芩苷组空肠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黄芩苷组空肠中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和胞核Nrf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可知,在LPS构建的小鼠空肠炎症模型中,黄芩苷在适宜剂量内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症作用,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推荐剂量为200 mg/kg BW。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素抗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感染的作用机制。通过Pharmmapper、Pubchem、STITCH、TCMSP和Swiss Targer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黄芩素的作用靶点。根据前期蛋白组学结果获得PDCoV感染的相关靶点,获取黄芩素与PDCoV感染的共同靶点,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和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和核心网络构建,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网络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通过细胞试验对富集得到的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筛选,共获得黄芩素的潜在靶基因268个,黄芩素-PDCoV的共同靶点75个,GO富集结果表明黄芩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细胞膜筏形成、线粒体膜形成、纺锤体形成和MAPK信号级联传导过程;KEGG富集筛选得到277条信号通路(P<0.01),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细胞试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对照组相对,病毒感染后PI3K、AKTNF-κB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与病毒感染组相比,黄芩素处理组PI3KAKT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黄芩素对PDCoV感染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是通过作用于AKT1、HSP90AA1、SRCEGFRCASP3、MAPKSTAT3等核心基因调控PI3K-Akt、Ras和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病毒感染等通路发挥作用,可以作为抗PDCoV感染的潜在治疗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将葛根芩连汤加工成细粉(40-65目)和超微粉(300目),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的含量,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葛根芩连汤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溶出的影响。结果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2.05%、3.20%;葛根芩连汤细粉和超微粉中黄芩苷含量分别为2.78%、3.94%。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的葛根素、黄芩苷含量比细粉分别提高56.10%、41.73%。表明超微粉碎技术能显著提高葛根芩连汤中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和黄芩苷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