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趋势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气候(1961—2006年)和小叶杨叶芽开放期(1981—2006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趋势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孪井滩最早,鄂温克最晚,两地相差39 d;各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额尔古纳呈提前趋势外,其他地区表现出延迟趋势;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春季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即春季气温升高,小叶杨叶芽开放期提前,与降水和日照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日照充足的内蒙古地区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着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奥陶纪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塔里木克拉通与南天山造山带结合部位,发育近东西展布的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带,该侵入岩带对探究塔里木北缘构造背景及属性乃至南天山洋演化至关重要。文中研究岩体位于库鲁克塔格西段的博斯腾湖南岸,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 ICP MS U Pb锆石年龄分别为(458±3) Ma和(454.6±4.6) Ma,代表花岗岩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的SiO2质量分数为71.03%~74.39%,K2O质量分数为4.14%~5.07%,A/CNK=1.03~1.08,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La/Yb)N为16.41~37.59,δEu=0.44~0.79,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样品均明显富集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花岗岩岩浆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在熔融过程中源区残留石榴子石和斜长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成果,认为花岗岩形成的动力和热力来源与南天山洋向南俯冲有关,推测在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存在双向俯冲,并从奥陶纪开始向南俯冲消减,一直延续到早石炭世,到晚石炭世闭合。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内蒙古东部水热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东部农业区25个气象站近50 a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和相应的产量资料,研究内蒙古东部主要产粮区水热变化与农业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该区气温增温速率高于全国平均增温速率,降水和日照时数存在减少趋势,增温幅度从西向东递增,有明显时段差异,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后暖干化趋势明显,水热匹配格局发生变化。降水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温度因子。降水在Ⅰ-Ⅲ区主要影响时段是6~8月,而Ⅳ区是4~5月;生长季或夏季温差和平均最高气温对产量影响较显著,水分短缺和高温胁迫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库鲁克塔格南华系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同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和蚀源区物质组成及演化的信息。该区不同剖面内南华系各组砂岩碎屑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贝义西组砂岩在不同剖面内组成差异显著:西山口剖面以岩屑砂岩为主,且岩屑为火山岩岩屑与沉积岩岩屑,物源为再旋回地层,而依格孜塔格剖面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物源为下伏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砂岩碎屑组成在剖面上垂向的变化表明贝义西组沉积期与照壁山组沉积期间(725 Ma±)存在一个沉积转型事件,导致贝义西组之上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及特瑞艾肯组砂岩组成在不同区域趋于一致,转变为代表基底隆起-过渡大陆区物源的典型“长石砂岩”。南华系砂岩碎屑组成与大陆裂谷盆地沉积砂岩相似,且物源区存在由前裂谷地层-过渡裂谷肩部-切割裂谷肩部-克拉通内部的连续演化过程,是库满凹陷早期裂解的岩相学记录。  相似文献   
15.
卡瓦布拉克地区位于中天山地块南缘。该区古生代侵入岩类广泛发育,是探究中天山构造演化及地壳生长历史的重要窗口。本文获得该区两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47.4±4.9Ma、422.6±5Ma。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显示,其εHf(t)值分别为7.1~11.9、5.8~11.8,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74~963 Ma、514~1043 Ma。侵入于晚古生代花岗岩中的中—基性岩脉携带多期捕获锆石,其εHf(t)介于-7.4~4.8,对应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47~2.54Ga。卡瓦布拉克地区古生代花岗岩及中—基性岩脉中捕获锆石所反映的基底信息表明,中天山与塔里木在中元古代(~1.4Ga)、新元古代(~800Ma)以及古生代(~400Ma)期间岩浆活动具有截然不同的源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中天山与塔里木不具有构造亲缘性。  相似文献   
16.
对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橄榄辉长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 了 岩 脉 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LA-ICP-MS锆 石 U-Pb测 年结 果 表 明,橄榄辉长岩脉结晶年龄为(433.4±1.6)Ma(MSWD=2.2),属志留纪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表明,岩脉具有高 Al2O3和 CaO、贫碱、低 P2O5 和TiO2 的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另外,岩脉具有较高的 Mg# 值(77.47~79.01)、明 显的 Eu正 异 常(δEu=1.12~1.23),其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缓;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岩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P、Ti。综合分析表明,岩脉岩浆源自被俯冲板片流体改造过的地幔楔部分熔融,部 分 熔融比例在2%~10%之间,由其形成的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低程度的陆壳混染,并经历了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堆晶作用。结合区域已有资料,认为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在古生代中期经历了南天山洋向南俯冲,橄榄辉长岩脉产于主动大陆边缘环境,该时期存在显著的大陆地壳垂向生长。   相似文献   
17.
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奥陶纪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塔里木克拉通与南天山造山带结合部位,发育近东西展布的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带,该侵入岩带对探究塔里木北缘构造背景及属性乃至南天山洋演化至关重要。文中研究岩体位于库鲁克塔格西段的博斯腾湖南岸,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LA ICP MS U Pb锆石年龄分别为(458±3) Ma和(454.6±4.6) Ma,代表花岗岩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的SiO2质量分数为71.03%~74.39%,K2O质量分数为4.14%~5.07%,A/CNK=1.03~1.08,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La/Yb)N为16.41~37.59,δEu=0.44~0.79,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样品均明显富集K、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花岗岩岩浆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在熔融过程中源区残留石榴子石和斜长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成果,认为花岗岩形成的动力和热力来源与南天山洋向南俯冲有关,推测在早古生代南天山洋存在双向俯冲,并从奥陶纪开始向南俯冲消减,一直延续到早石炭世,到晚石炭世闭合。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地区沙尘暴个例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95-2008年14年内蒙古地区118个地面测站沙尘暴、能见度、风速风向观测资料,确定了不同范围、不同强度沙尘暴标准,给出了特强、强、次强和弱沙尘暴个例谱。为从事沙尘暴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刘景涛等曾应用内蒙古中西部74个地面测站1957-1996年沙尘暴资料给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强和特强沙尘暴过程个例谱。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下游分水对额济纳绿洲植被恢复效果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6、2000、2002和2006年4个时期的TM数据,计算了额济纳旗绿洲的NDVI,根据NDVI大小划分裸露地、稀疏植被区、中等植被区和茂密植被区4个等级,对比分析黑河分水前后额济纳旗绿洲NDVI的面积变化,了解黑河分水对下游植被恢复的效果。结果表明:1996~2002年,额济纳旗绿洲植被一直处于退化阶段;2006年,经过黑河连续7a的分水,下游植被得到较好的恢复,黑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得到了缓解和恢复。  相似文献   
20.
气象观测资料是气象业务和气象研究的基础资源,各种数据序列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气象业务和气象研究的应用效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内蒙古气象局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气象观测资料信息量不断增长,资料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加工处理、信息服务和数据存储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必须进一步加强。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内蒙古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和资料观测、数据传输、统计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描述了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