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方法注射透明质酸酶(HA)诱导兔眼基底部玻璃体脱离。【方法】取新西兰白兔105只,随机分6组,其中A、B、C每组30只,D、E、F每组5只。A、B、C各组一眼基底部玻璃体注射HA0.05mL,浓度分别为250、500、1000U/mL,另一眼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平衡盐液体;D、E、F各组常规玻璃体腔注射HA0.05mL,浓度分别为250、500、1000U/mL,另一眼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平衡盐液体。于注射后6h、1d、3d、7d、14d分别行裂隙灯、UBM检查,随机分批处死兔,取眼球标本行HE染色及基底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基底部残余玻璃体。【结果】病理观察A组实验眼在3、7、14d的脱离率分别为20%、20%、40%;B组为20%、40%、80%;C组为40%、60%、80%;UBM显示A组实验眼在各时间点脱离率为0;B组在14d的脱离率为33.3%;C组在第7天和14天的脱离率为33.3%和66.7%,D、E、F组观察2周,未见基底部玻璃体脱离。各组均未发生眼内炎性反应和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可成功诱导基底部玻璃体脱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原代培养的SD乳鼠视网膜神经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米诺环素对照组(米诺环素20 μmol/L)、谷氨酸组(谷氨酸1 mmol/L)和米诺环素治疗组(米诺环素20 μmol/L+谷氨酸1 mmol/L)。干预1 h后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仪计数凋亡细胞数量,同时检测Rh123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干预12 h后行MTT检测细胞活性;另取细胞培养上清液做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力单位检测。结果:干预1 h后,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检测凋亡细胞比例:正常对照组、米诺环素对照组、谷氨酸组、米诺环素治疗组分别为5.1%、4.3%、15.2%、8.3%。Rh123各组阳性率分别为67.1%、54.2%、27.5%、32.4%。干预12 h后,MTT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均值分别为: 0.093±0.008、0.099±0.012、0.038±0.008、0.088±0.016。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谷氨酸组与其它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NOS活力单位检测,以正常对照组均数为1,另3组与其比值的均数分别为: 0.987±0.219、1.513±0.472、1.176±0.259。其中谷氨酸组与其它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20 μmol/L米诺环素可显著减轻谷氨酸诱导的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以及抑制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Beh et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例Beh et病患者10只患眼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至3年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手术后炎症控制以及复发情况。全部患者为双眼发病,5例为完全型、3例为不完全型Beh et病。结果手术中发现患眼均有明显的玻璃体混浊、液化,普遍的视网膜颜色灰暗和视网膜血管变细,部分血管闭塞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鞘样改变。手术后所有接受治疗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手术后第1、2周,1、6个月的视力与手术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观察期中,1个月内有3只眼出现过炎症复发;6个月内有6只眼出现过炎症复发;4只眼手术后炎症一直未再发。全部患眼均未出现因手术而诱发的急性炎症复发。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Beh et病可以提高患眼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g·L-1地塞米松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右眼角膜碱烧伤后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造模后1g·L-1地塞米松滴眼)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后生理盐水滴眼),每日滴眼4次,连续7d.碱烧伤后7d,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炎症和角膜上皮缺损情况;制备角膜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角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组织中NF-κB活化率,ELISA法测定IL-1β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碱烧伤后7d,NF-κB活化率比较,角膜基质层地塞米松组为3.81%,生理盐水组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上皮层地塞米松组为14.91%,生理盐水组为1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炎症指数、IL-1β和VEGF表达水平,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3.15±0.93) mm2、0.27±0.08、(105.71±14.77) ng·L-1和(532.86±74.79)ng·L-1,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30.07±4.32) mm2、0.65±0.21、(178.17±10.96) ng·L-和(795.01±124.14) 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碱烧伤后7d,两组角膜上皮细胞均完整覆盖伤区.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炎症和新生血管的作用与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内NF-κB的活化有关,地塞米松不影响角膜上皮的修复.碱烧伤后1周内,1g·L-1地塞米松眼液滴眼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新生儿泪囊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门诊诊治的新生儿泪囊炎患儿150例及正常对照150例,对照组为非调查因素相同的非新生儿泪囊炎儿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新生儿泪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与新生儿泪囊炎发生相关的3个危险因素,分别为孕周小于37周(OR值为4.922),出生体质量大于4 kg(OR值为2.418)和有鼻炎家族史(OR值为2.453)?【结论】 早产?巨大儿以及鼻炎家族史是新生儿泪囊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视神经萎缩血流参数的影响,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49只眼),对照组45例(52只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73,P=0.002);两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P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RI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V、EDV、PI参数高于对照组,RI参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辅助高压氧治疗对视神经萎缩治疗效果较佳,且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CRA的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后角膜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94例108眼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观察治疗前、后的Bell氏现象、上睑睫毛方向,瞬目次数,睑裂闭合不全情况,常规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wk角膜损伤的发生率为10.2%,术后2wk所有患儿的角膜损伤都基本痊愈。术后早期角膜荧光素染色、瞬目次数及BUT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2wk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额肌瓣悬吊术矫正学龄前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角膜损伤的发生主要与睑裂闭合不全、倒睫、瞬目减少、Bell氏现象消失以及泪膜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超声乳化术对眼压、房角的影响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调查150例(150只眼)超声乳化术患,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年龄相关性为主,手术方式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超声乳化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期为3个月至1年。结果: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2.7%,主要为闭角型。结论:超声乳化术后晶体皮质残留所引起的严重葡萄膜反应,瞳孔阻滞及眼内粘弹剂的残留可能是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在眼球挫伤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 (F -ERG)的联合应用在眼球挫伤的表现特征和价值。方法 :91例 (91眼 )挫伤眼 ,健康对侧眼为对照 ,按照国际标准分别行VEP和F -ERG检查 ,比较分析两组间VEPP10 0 波潜伏期和振幅、F -ERGa波、b波潜伏期和振幅 ,以及挫伤眼组各项指标异常率。结果 :挫伤眼VEPP10 0波潜伏期明显延迟 (P <0 .0 1) ,振幅明显降低 (P <0 .0 1) ;F -ERGa波、b波振幅明显降低 (P <0 .0 1) ;VEP和F -ERG异常率分别为 6 3.73%和 72 .5 3% ,双项检查异常率为 5 6 .0 4 %。结论 :VEP和F -ERG联合检查是评价眼球挫伤后视功能、损伤程度和范围的客观检测方法 ,是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慢性顽固性Behcet病手术治疗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Behcet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例Behcet病患者10只患眼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至3年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视力、手术后炎症控制以及复发情况。全部患者为双眼发病,5例为完全型、3例为不完全型Behcet病。结果手术中发现患眼均有明显的玻璃体混浊、液化,普遍的视网膜颜色灰暗和视网膜血管变细,部分血管闭塞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鞘样改变。手术后所有接受治疗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手术后第1、2周,1、6个月的视力与手术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观察期中,1个月内有3只眼出现过炎症复发;6个月内有6只眼出现过炎症复发;4只眼手术后炎症一直未再发。全部患眼均未出现因手术而诱发的急性炎症复发。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慢性顽固性Behcet病可以提高患眼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