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核心就是在合适的、具体的素材基础上,采用不拘一格的表现方法,来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目的。这其中,不拘一格的表现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尤为重要,笔者以生物制品生产与检测课程为例,就“不拘一格的表现方法”谈一些浅见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地区7种野生景天对温度、水分、光照条件的适应性研究,表明野生景天在试验地能够完成发芽、展叶、开花、结实的生长发育过程;能通过扦插及分株方法繁殖;能忍耐的土壤最低含水量为3.7%~4.1%;耐42.2℃极端高温及-16.4℃的极端低温;能够在全光照及郁闭度为0.7的林下正常生长绿期240~260d是北京地区园林绿化的优良野生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13.
永定河甘薯产业基地是北方较大的甘薯生产基地之一。通过调研,分析甘薯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甘薯产业化生产中存在问题,提出壮大甘薯产业规模的对策:加强投资力度;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开发多功能性食品;尝试甘薯深加工,开发休闲类食品;加强科技培训;建立甘薯采摘园。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1-4-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进程,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实践教学评价。教学实训基地对学生培养和教师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优质良好的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获得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教师深入实践、活化理论知识和开展研究工作及技术应用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5.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操作,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在高职<绿色粮油作物生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经过两年多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抵触心理,真正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三农是农业类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以其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型的师资队伍、以各种各样的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北京开展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农业建设:以科研项目为驱动,促进京郊农业产业发展;以镇长助理挂职为纽带,搭建院镇合作平台;创建校外实训基地,达到院企双赢;“专家带动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创农村滴灌式服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参与科技咨询服务,解决农民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鸡腿菇是珍稀食用菌之一,如何林地仿野生生态栽培,以保证其优良品质和风味非常关键。我国杨树林地面积广阔,在杨树林地栽培鸡腿菇有诸多好处:能够充分利用树林遮阳降温、通气良好;不占用耕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加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改善林地土壤结构;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管理简单。  相似文献   
18.
北京林地资源丰富,发展林地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合在北京地区林地栽植的食用菌种类繁多,栽培季节为3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香菇为例介绍林下栽培技术。但食用菌品种单一、缺乏专用菌种,缺少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菌棒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着北京林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技术创新力度、开展科技指导服务,促进行业规范化,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作用等措施保证这一产业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深入研究分析教师社会服务对其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采用方差分析对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个体和群体分别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后与参与前相比,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差异显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农业用水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世界干旱地区农业的发展,尤其影响着水稻的生产。育出具有耐旱特性的水稻品种从而经济地利用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前人的研究表明野生稻Oryza属中有许多种具有耐旱性,如果水稻栽培种也具有耐旱性,那将会更能适应环境节约用水,大大地提高水稻的收获面积及适应性。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具有耐旱特性,试验旨在通过远缘杂交将野生稻Oryzameridionalis和Oryzaaustraliensis的耐旱特性转移到栽培稻OryzaSativa。用Oryzameridional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2419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1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最终仅有一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并获得一粒F2代种子,其杂交率为0.46%,萌芽率为50%,F1代杂种的结实率为0.024%;用Oryzaaustraliensis花粉对Oryzasativa共1848朵小花进行杂交授粉,并对杂交获得的48粒F1代未成熟种子进行了胚胎拯救,有11粒F1种子发芽并发育成植株,全部不育,其杂交率为0.60%,萌芽率为31.1%。同时,还对F1代杂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最后还讨论了提高杂交率的方法及伪杂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