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文化教育   2874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55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张晓青 《福建教育》2023,(43):18-19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需要从学校层面加以重视和落实。学校要以学生真实而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螺旋式教研,利用多学科在课程理念、教学要求的内在关联,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思想不仅超越了他以前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哲学,而且超越了作为形而上学的整个西方传统哲学,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性质。这一革命造成两个相关联的重要结果:哲学的终结以及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融合。这决定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深入全球化的时代语境,全面借鉴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具体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方法,实现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与实践部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第四学段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实施课程教学。研究认为,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主题选取、任务设计、成果展示和评价与反思来实施。为更好地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要设置合理的驱动型问题、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把握好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注重多维度多方式的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美国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TI:GER"(技术创新:产生经济成果)项目的背景以及整体设计(包括项目目标、人员组成、运行模式等),并根据参与学生的反馈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和提升该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合作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跨学科合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学前融合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以及对学前融合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认识,期望对理工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各高职院校相继展开,这给数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文章在对教师合作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高职数学教学中合作缺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基于合作视角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思路: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合作意识;创新管理形式,提供合作平台;重视团队建设,提升合作实效。这些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自身的特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化的课程综合化实践是一种具有真实、踏实、丰实的课程文化品质和样貌的课程实践。其不拘泥于一种具体的课程形态,而是作为一种基本理念,普遍地渗透于课程整体实践中;其不是仅针对少数教师或特定课程内容而提出的,而是涉及全体教师及课程实施全局的。苏格兰小学课程综合化实践之所以能够生态化地发展,是因为有教育传统积淀、课改政策推进、社会教育共识、专业自主和集体审议的课程开发体制等稳定有力因素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学生通过选择不同专业的科研教学单元学习,能接触到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并能直接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比较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项目,容易实现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相融相通的理念,逐步实现"隔行不隔山,隔行不隔理",初步形成跨学科、跨专业和跨系统的大思维,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得以改善,创新的神秘感被破除,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