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业科学   3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太湖岸带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采用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对太湖岸带湿地的酸模(A)、乔灌(B)、农作物(C)、天然芦苇(D)4种植被类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7只,隶属4门59类。A的土壤动物密度最低,为4017个·m-2,B的土壤动物密度最高,为14496个·m-2。4种植被类型中土壤动物群落间的相似性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丰富度、优势类群数量具有影响。土壤动物个体数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水平分布规律为B>C>D>A。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土壤含水率、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土壤温度等7个土壤因子与不同植被类型中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土壤动物对土壤因子的响应不同,各因子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鞘翅目步甲科幼虫、蠓科幼虫,蜘蛛目的光盔蛛科受总磷含量的影响较大;疣跳科受电导率的影响较大;等节跳科受有机质影响较大;棘跳科受pH的影响较大;线蚓科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北京翠湖构建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染水体,研究该人工湿地对pH、浊度、CODcr、TN、TP的去除作用。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来看,浊度、CODcr、TN和TP运行3月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659%、7.161%、25.583%和24.662%。结果表明,翠湖人工湿地处理的水体中pH随时间变化而有所降低,出水口pH值逐渐得到改善。翠湖人工湿地5个不同时间段(2009-6-3、2009-6-26、2009-7-9、2009-7-29、2009-8-17)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459%、62.562%、33.343%、6.616%、44.314%。翠湖人工湿地对CODcr的去除率随时间变化有较小波动,5个时间段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347%、4.716%、10.748%、9.370%、6.622%。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5.465%、27.669%、30.507%、33.177%、21.098%,TP平均去除率分别2.688%、49.790%、21.538%、13.580%、35.714%。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植被分布环境解释及柽柳空间分布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影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水深和盐度的变化。然后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SPPA),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柽柳在不同水深梯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水深小于0 cm时,柽柳在0~6 m尺度内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集群分布,即在不同水深梯度下,柽柳空间分布格局在尺度变换时,呈现不同的规律。说明水深变化对柽柳空间分布格局有着重要影响,是柽柳生态适应性的体现,也是柽柳对水深适宜性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湿地地形恢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地形反映了一定范围内湿地地貌起伏的状况。在湿地恢复工程中, 适宜的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景观要素、形成景观层次、创造出多种生境类型, 达到加强湿地艺术性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文中介绍了湿地地形在湿地恢复中的作用, 阐述了湿地地形的不同类型, 综述了典型湿地地形的恢复方式, 主要有浅滩、弯型岸带、生境岛、深水区、开敞水面、急流带和滞水带等7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影像和野外观测,对不同地表类型的温度频率和不同湿地类型的降温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北京市湿地在调节小气候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湿地的降温作用显著高于植被和裸地,可显著缓解城市热岛效应(P<0.001),且其温度范围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温度差表现出2012>2004>1996的规律。2013年不同季节的实测数据也间接证明了湿地的降温作用及其距离效应(R2≥0.88, P<0.01)。基于MODIS数据反演的4个年份的温度数据,发现湖库湿地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面比河流湿地效果更加显著(P<0.01),其降温效果(7.5~10.9℃)显著优于河流湿地(4.4~7.2℃)。因此,未来湿地建设在增加湿地面积的同时,也要考虑不同的湿地类型,使湿地最大程度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正常运行的关键一环。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概括了土壤动物的分类和采集及土壤动物生物量的测定,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土壤动物的生态特征研究和生态功能研究。其中,土壤动物的生态特征研究包括土壤动物数量、组成和多样性及及影响因素等主要生态特征,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指示功能、生态调控功能及对枯落物的分解功能等。最后,对土壤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多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整合将成为今后湿地恢复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深入研究湿地水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并建设典型湿地水环境恢复示范工程;建立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半人为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氮量及黄花鸢尾、睡莲、芦苇、杞柳4种湿地植物含氮量不同月份的差异及土壤含氮量对植物含氮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含氮量与植物含氮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施氮量为80g·m-2时,黄花鸢尾和睡莲含氮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9.93±4.63)、(60.49±7.75)g·kg-1;种植黄花鸢尾和睡莲筛选池内土壤含氮量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杞柳和芦苇筛选池内土壤含氮量先降低后升高,9月份达最低值,分别为(0.89±0.14)、(0.82±0.15)g·kg-1;4种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湿地土壤含氮量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睡莲和杞柳生物量与土壤含氮量之间呈线性相关.4种湿地植物含氮量与土壤含氮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杞柳、芦苇含氮量与土壤氮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湿地基质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质是湿地生态系统发育和存在的载体, 稳定的基质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替与发展的基础, 湿地基质恢复研究是当今世界湿地科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基质恢复理论较为复杂, 仍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从基质的类型和作用出发, 阐述了湿地基质的退化表征, 提出了湿地基质恢复技术, 包括湿地基质改良、湿地基质清除、湿地基质再造等方法, 其中基质改良又有物理改良、化学改良和生物改良3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及其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文是湿地中最重要的生态过程, 湿地通过水文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从而控制着湿地的形成与演化, 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 湿地水文过程恢复是湿地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介绍了湿地水文及其对湿地功能的重要性, 并且从湿地水文过程效应入手, 阐述了湿地水流流量与频率变化、来水时间变化及洪水泛滥的周期性变化对湿地生物的影响和湿地生物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机制, 提出了湿地水文过程调控技术, 包括湿地水文连通技术、湿地蓄水防渗技术和生态补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