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科学   8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据新取得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牛头河群”可分解为:(1)元古宙陇山群深变质岩系;(2)早古生宙葫芦河群浅变质岩系;(3)元古宙秦岭群深变质岩系。葫芦河群包括寒武纪陆源泥质-碎屑沉积建造、奥陶纪火山-沉积建造和志留纪碎屑岩建造,相当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延部分,向东可与北秦岭的早古生宙相连接,共同构成华北板块南缘的加里东褶皱系。依其火山岩系的拉斑质(枕状玄武岩)和钙碱质组合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关系与形成环境,属岛弧体系蛇绿岩套,可与东部北秦岭的云架山、二郎坪蛇绿岩套对比。从其南北分别为秦岭群和陇山群组成的岛弧状隆起,其间为葫芦河群海相沉积海槽的构造格架,显示北祁连与北秦岭间在早古生宙曾是相连通的海域环境。这对认识我国大地构造恪局及显生宙火山岩域内有关矿产的普查与勘探都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发现的生物化石和同位素数据,将分布在陕、甘边界一带的原“牛头河群”哑岩系分解为元古代陇山群、秦岭群和早古生代葫芦河群与丹凤群(西延部分)。葫芦河群为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廷部分,除局部为晚期宝鸡花岗岩侵位间隔外,基本上可与北秦岭地区的古生代斜峪关群相连接,在研究区内与北秦岭地区的奥陶纪草滩沟群,呈以寒武系为核心、两翼为奥陶系火山岩的复式背斜构造。解体后秦岭群呈断续相连的古老岩块,向西可与祁连中间隆起相衔接,丹风群向西延展可伸入祁连造山带的陇西一带,初步认为陇山群与走廊过渡带内的古老隆起相当。据早古生代葫芦河群及其火山岩系的研究,笔者发现从秦安至宝鸡,有近100km的基性枕状熔岩带,并依其相伴产出的超镁铁质-镁铁质(似)堆晶岩、辉绿岩墙及硅质岩等岩石组合单元,认为属与北祁连和北秦岭北带相当的蛇绿岩带。西延的丹凤群亦主要为火山岩(包括枕状熔岩)与超镁铁岩等岩石单元组成的蛇绿岩带。据此提出,北秦岭与北祁连不但是相互连接的,而且具有中间为古老隆起(秦岭群)岩块、两侧为早古生代火山岩(蛇绿岩)带的相同构造格架组合型式,同为我国华北与扬子板块间的碰撞拼合带产物。早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各岩群皆以拉斑质(TH)+钙碱质(CA)岩石系列组合为主,部分岩群的钙碱系列呈双峰岩套特征,显示为岛弧或岛弧初期与裂谷末期阶段活动构造背景。依区内已知超镁铁岩体多呈断裂构造及其旁支系统产生情况,提出为岛弧根部或上地幔物质,受南、北板块碰撞挤压,沿断裂上升就位机制所形成。此外,对区内已知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矿床类型、特征和成矿规律等进行了研讨,提出它们的岩控和时控特征和一些发现新矿床可能性的远景地段。  相似文献   
13.
14.
论细碧岩的岩石组构、矿物组合和变质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细碧岩的绿岩相(低温)矿物组合和玄武岩(高温)的岩石组构特征为基础,结合细碧岩中的钠长石和钠长石化作用及其与变质相的关系、斜长石钠长石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海水—玄武岩反应实验和洋底变质作用、晕长石混溶间隙以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最近一些研究资料,研讨了细碧岩的变质成因。认为细碧岩是由热的循环海水与玄武岩反应所产生的低温蚀变和低级变质作用的水化玄武质岩石,其原始玄武质岩石包括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如洋中脊玄武岩、岛弧玄武岩和板内玄武岩,并不代表某种单一的岩石,而是不同玄武岩质岩石的细碧岩化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 416~336Ma,可分为3组:2 416~2 365,1 797~1 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16.
17.
西南三江北段是青海省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纳日贡玛铜钼矿是近年来在三江北段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利用锆石U-Pb方法测得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1.53Ma±0.24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时代主要在40.86~40.80Ma之间。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纳日贡玛斑岩型铜钼矿的热液应是纳日贡玛黑云花岗斑岩(41.53Ma±0.24Ma)和纳日贡玛斜长花岗斑岩(41.00Ma±0.18Ma)共同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因而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同时代的斑岩型铜钼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野马泉大型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发现的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野马泉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392.4±2.2) Ma,属于华力西期。前人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 Ma(n=7,MSWD=0.24)和(230.1±4.7) Ma(n=5,MSWD=0.12)、在多期热液叠加、多期成矿作用中,早期成矿的热液很可能是野马泉花岗闪长岩(392.4±2.2 Ma)提供的。由于该区有较多的中酸性岩体存在,它们可能为铁铜多金属矿的主要来源,因此确定这些侵入体的形成年龄,对于在该区寻找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产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的按纳格闪长岩体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锆石LA-ICP-MS U-Pb法定年研究表明: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74.1±2.4)Ma,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属加里东期;其w(SiO2)为52.63%~56.56%,具贫K2O(0.41% ~ 0.73%),富CaO(7.23%~9.17%)、Na2O(2.62%~4.67%)的特点,为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准铝质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Hf、Ti、P)。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不大(130.09×10-6~182.76×10-6),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型式。δEu变化范围为0.81~0.89,具有弱的负铕异常。Rb/Sr、Nb/Ta等特征反映出岩石具幔源岩浆的特点,亦显示岩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按纳格闪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0.
滩间山金矿区斜长花岗斑岩出露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区内出露较大的斑岩体。利用LA-MC-ICPMS锆石定年
方法,测得斜长花岗斑岩锆石的年龄为2416~336Ma,可分为3组:2416~2365,1797~1602,358~336Ma。对锆石矿物成因
研究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年龄为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反映其源岩有前寒武纪变质岩或同期岩浆岩的物质;第三组为斜长花岗斑
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石炭世,为华力西中期斜长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
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结合锆石的年龄测定数据,认为斜长花岗斑岩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华力西中期是本区金矿
形成的一个重要成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