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未规律及规律内科治疗与单纯内科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共70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9例行支架成形术,其中术前规律内科治疗者21例和未规律内科治疗者18例。另31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结果术后近期(30d)NIHSS评分术后规律用药者中疗效好19/21(90.5%),疗效差2/21(9.5%),术后未规律用药者中疗效好14/18(77.8%),疗效差4/18(22.2%),术后规律用药者术后近期疗效优于术后未规律用药者(P〈0.01)。与支架成形术者比较,单纯内科治疗者术后30d内卒中发病率减低。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术前规律内科治疗和单纯内科治疗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促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组98例,分为脱髓鞘治疗组(A)50例及脱髓鞘对照组(B)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混合型组88例,分为混合型治疗组(C)45例,混合型对照组(D)4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单纯轴索病变组39例,分为轴索型治疗组(E)21例,轴索型对照组(F)18例。A,C,E组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1)·d~(-1),连用5 d等治疗并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D,F组仅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1)·d~(-1),连用5 d等治疗,疗程结束后做神经功能评价及肌电图评价。结果:脱髓鞘组中A组的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高于B组,P<0.05;混合型组中C组在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恢复较D组明显提高,P<0.05;轴索型组中E,F组在临床明显好转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波幅恢复E较F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髓鞘的再生和轴索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24)、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24)和MSCs组(n=24).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尼龙线外,其余步骤相同.PBS组和MSCs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24 h分别经颈动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和已制备好的同种异体MSCs悬液.每组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 d、4 d、6 d、8 d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灌注固定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假手术组在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为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未见细胞凋亡,未见Bcl-2和Bax表达.与模型组和PBS组比较,脑缺血2 h再灌注4 d开始,MSCs组神经细胞凋亡数、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Bcl-2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改善脑损伤大鼠的功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L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β1-42(0、62.5nmol/L、125nmol/L、250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nmol/L与0nmol/L Aβ1-42组CD14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nmol/L和250nmol/L时,CD14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3-NPA20mg/kg或生理盐水3d后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和荧光测定法观察3-NPA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24h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的影响。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3-NPA预处理组Caspase-3表达减弱(P<0.05),活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与降低Caspase-3活性,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基底动脉弯曲检出率明显增高.基底动脉弯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年龄、基底动脉长度、椎动脉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基底动脉弯曲会影响后循环血液供应,并可能造成脑干和脑神经压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小鼠SRY同源盒基因SOX1的全长cDNA,构建其携带增强型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OX1,为进一步研究SOX1在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分化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早期胚胎中扩增带有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位点的SOX1 cDNA片断,与pGEM-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菌JM109,然后通过蓝白筛选、酶切技术筛选、鉴定出阳性菌落并进行DNA测序。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获得目的片断,再与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过的pEGFP-C3质粒相连接,重组子转化JM109感受态大肠杆菌,酶切方法鉴定阳性菌落。结果:多酶切及DNA测序结果表明提取及纯化的pEGFP-C3-SOX1质粒含有SOX1 cDNA碱基片段,方向及大小正确。结论:从小鼠胚胎中可成功克隆SOX1全长c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SOX1。  相似文献   
18.
1.1 一般资料 1989~2001年我们收治肝豆状核变性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发病年龄10~57岁,平均29.3岁,其中10~20岁13例,21~30岁9例,31~40岁4例,41~50岁1例,51~57岁3例。30岁前发病22例(73.3%)。  相似文献   
19.
生育期时间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生育期时间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06年9月3日至2008年8月30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经CT或MRI证实的女性脑梗死患者.筛选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随访6个月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RS),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371例,平均年龄为(66.2±10.0)岁;平均绝经年龄为(48.5±3.9)岁;平均生育期为(33.3±4.3)岁;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育期时间与MRS呈负相关,OR=0.285,95%CI为0.095~0.850,P=0.024.绝经年龄与预后无关.结论 生育期时间与脑卒中预后相关,生育期长的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及嘌呤霉素(puro)抗性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方法:改建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的多克隆位点(MCS),以质粒pEGFP-C3为模板扩增出CMV-EGFP并与pLKO-1-puro连接,形成重组的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EGFP-puro,后者与包装质粒Δ8.2和包膜蛋白质粒VSV-G在293T细胞中进行包装,产生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观察GFP的表达。结果:成功改建了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puro并插入了CMV-EGFP,形成了新型慢病毒载体质粒pLKO-1-EGFP-puro。3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Vero细胞后高表达绿色荧光。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的带GFP报告基因及嘌呤霉素抗性的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