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环境安全   2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南京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与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参照美国EPATO17的方法研究南京市不同功能区(交通区、商业旅游区、居住区、工业区和清洁对照点)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一年四季中的组成及浓度水平。共检出189种挥发性有机物,并随气温下降而减少;苯系物稳定存在于各功能区,浓度秋季最高。交通区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造成南京某水厂饮水污染事故污染源的寻找和认定过程中应用的现场和实验室分析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这次污染事故是某化工厂的环己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液,污染了排涝沟水,当向长江排出被化工废水污染的降雨积水时,造成了该水厂取水口的源水污染,引发饮水污染事故。饮水中污染物为二环己胺。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交通干道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Tenax管在常温下富集采样 ,研究了南京市交通干道大气环境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 ,监测过程历时 1年。同时在中山陵设点采样 ,以作背景研究。经过GC/MS联用仪分析测定 ,共检出 14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 ,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苯系物。结合获得的大气中苯系物的比值以及采样点的周围环境 ,对苯系物进行源分析 ,表明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污染程度与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酚类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苯酚、间硝基酚、邻氯酚和间苯二酚为实验对象,通过静态降解实验,研究了它们在水环境中的降解情况以及温度、pH和溶解氧等对降解的影响,计算了生物降解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降解四种受试物的微生物适宜在中温、pH为中性、有氧条件下生长,其降解顺序为:间苯二酚苯酚邻氯酚间硝基酚,并对它们之间的降解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京饮用水源地工业废水污染事故和自然因素的关系,指出长江季节性流量变化和潮水涨落,江水中悬浮颗粒物,降水的影响是饮用水源地工业废水污染事故易在特定季节地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予燕  张群  薛光璞 《环境科技》2007,20(Z2):20-22
根据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国控点监测的空气质量数据,统计并分析了NO2和O3的污染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环境空气NO2污染逐年增加,2006年O3质量浓度增大并且最大值的出现时间提前.O3与NO2呈现负相关性,验证了NO2是生成O3的重要前体污染物.建议南京市要加强O3污染的环境监测,建立预警机制,降低NO2的排放量,防止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在南京市大气国控点采集PM10样品,测量苯并[a]芘浓度。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中苯并[a]芘月均值浓度呈双峰型变化,季节变化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受工业污染的影响,呈现北高南低的局面。南京市苯并[a]芘浓度在国内外部分大城市中处于较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和多种检测方法对有组织排放的空气恶臭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监测,以证实和确认污染源。在走访受害居民和工业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使用三点比较式嗅袋法、分光光度法、主动式吸附管热解析/GC/MS和不锈钢采样罐/GC/MS法检测空气恶臭的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且通过自动监测仪器长期定点观测污染发生时和消除污染源后空气恶臭的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导致空气恶臭的物质为H2S和CS2,其中CS2为污染源的特征物质,相同时间和地点空气中H2S和CS2的质量浓度相关系数为0.84;污染源下风向空气中H2S含量高,年平均值为0.084mg/m3;不在下风向的空气H2S含量低;清除污染源后其下风向空气中H2S年平均值为0.008 mg/m3,空气不再恶臭。该排查方法为监控有组织排放恶臭的污染源提供了经验和实例。  相似文献   
19.
用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研究电镀废水毒性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国外新技术对导致组分较为简单的电镀废水毒性的原因作了鉴别评价研究,旨在为今后开展组分较为复杂的废水的毒性原因的鉴别评价研究提供经验。结果表明,导致电镀废水毒性的毒物是六价铬。  相似文献   
20.
为改进水样通过固相萃取柱的能力,合成了中位数粒径为88μm硅胶微球形填料,健合C18后,装填为600 mg规格的固相萃取柱,用于提取地表水中萘、苊、菲、芘.结果表明,水样可借助滤过吸咐装置,依靠自身重力通过该回相萃取柱,滤过流量平稳为10ml/min.水样固相萃取处理后,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4%,加标回收率为93.2%~105%.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该固相萃取柱可用于水样萘、苊、菲、芘的固相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