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4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康复治疗始于7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康复程序日臻完善,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4年来对收治的128例AMI患者,在医疗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为期3—6个月的康复锻炼治疗,收到显著效果。现就AMI康复锻炼过程中监督护理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初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再通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7年2月初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再通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提高患者内瘘的日常护理能力、改用钝针穿刺、使用红外线照射、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再次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内瘘血流量200 ml的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17.4%;观察组初次血栓形成后再次血栓的发生率11.2%,低于对照组的34.8%;观察组无一例重新手术建动静脉内瘘,低于对照组重建内瘘率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初次血栓再通后,通过提高患者内瘘的日常护理能力、改用钝针穿刺、使用红外线照射、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方法可一定程度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EPC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脑梗死组(60例).脑梗死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外周血EPCs数量.采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24 h)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P<0.05),此后内皮祖细胞数量逐渐回升,至第7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2)脑梗死急性期NIHSS改善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有正线性相关.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EPCs数量有“U”的动态变化规律.外周血EPCs数量回升明显可以更为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与性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HIV和性行为的变化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杭州市连续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数据采用Epi Data进行录入,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分别调查了符合条件的MSM 443名、266名和823名,分别检测出HIV感染者8名、14名和68名,其中分别有4名、7名和50名感染者来自杭州以外地区。所调查MSM人群3年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81%、5.26%和8.26%,呈上升趋势,经升降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8,P<0.0001)。近6个月及最近一次同性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杭州市MSM人群中HIV感染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干预,控制疫情在该人群中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编辑部老师: 本文欲投个案护理,参照上海护理的格式,没有写摘要,如有需要,立即补充,谢谢~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程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1):1677-1679
目的 评估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症状严重程度及出院时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前是否已使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57例)与非他汀治疗组(128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牛津郡临床分型、入院时美国国立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方法、出院时Barthel指数等.结果 他汀治疗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非他汀治疗组(6.0对13.0,P<0.01),出院时功能转归良好病例百分比高于非他汀治疗组(77.2%对41.1%,P<0.01).非他汀治疗组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与未合并用药者比较,入院时NIHSS评分和出院时达到功能转归良好的病例百分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出院时功能转归良好与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相关(OR=5.784,P<0.01).结论 发病前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及改善出院时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首次复治肺结核的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短疗程方案组(73例,采用6个月莫西沙星、利福布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标准方案组(28例,强化期3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巩固期6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比较两组患者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转归情况、影像学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短疗程方案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为69.0%(29/42),高于标准方案组[41.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47)。短疗程方案组治疗成功率为78.1%(57/73),高于标准方案组[60.7%(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短疗程方案组病灶吸收情况[5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4例(7.0%),显吸24例(42.1%),吸收29例(50.9%),不变0例(0.0%),恶化0例(0.0%)] 明显好于标准方案组[1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0例(0.0%),显吸3例(17.6%),吸收13例(76.5%),不变1例(5.9%),恶化0例(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短疗程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8/73),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结论 在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短疗程方案组患者相较于标准方案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且短疗程方案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1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手段较多,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抗结核治疗是治愈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钙调蛋白信号转导与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包括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神经递质变化(主要为兴奋性氨基酸等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自由基生成、一氧化氮(NO)大量释放、细胞酸中毒、凋亡基因激活等。这些环节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不可逆性坏死。其中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导致脑损伤的中心环节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75岁)脑白质改变(WM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影像学改变选择WMC患者76例(WMC组)和无WMC者7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WMC组进行影像学Fazekas视觉等级评分,根据评分将WMC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Logistic法分析WMC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分析WMC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MC组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P0.001、P=0.006、P0.001)。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纤维蛋白原水平是WMC的独立危险因素。WMC组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画钟试验、6项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8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等认知功能量表检测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校正年龄等因素后仍存在差异。结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老年人WMC有关,年龄、高血压病、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WMC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重度WMC可引起≥75岁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