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数字时代我国文化产业治理环境日趋繁复,不确定性明显增多。文化产业治理呈现出治理对象模糊、治理内容具有嵌合性、治理过程动态化和治理主体网络化等新特点。为适应数字时代的变化,文化管理部门在治理机制、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调适,但与数字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迫切需要完善文化产业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秉持适应性治理理念,做到敏捷治理、包容治理、数据治理、开放治理、协同治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规范人的行为是制度的本质特征。人类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国家制度也包括规范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两大部分。文化制度的功能是规范人的精神生产活动。文化制度内涵丰富,重点是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文化政策法规等。文化制度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好的文化制度能激发文化活力,促进文化繁荣;不好的文化制度则会窒息文化活力,阻碍文化发展。因此,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迫切需要加强对文化制度变迁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文化制度建构历程,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十八大至今四个历史阶段。百年中国文化制度建构历程的主要特点包括: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不断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和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能力等。百年文化制度建构的经验及启示有:应把握文化制度建设相关要素的均衡性,保持文化制度的包容性和张力,深入研究文艺发展特点和规律,辩证看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确认识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产业政策法规。不仅要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产业,还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内容为王,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完善文化内容管理政策法规包括文艺管理和媒体管理政策法规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正> 用“为人生的艺术”概括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新潮”作家群的文学观由来已久。他们的小说创作活动通常被归结为批判现实,改良人生。这一概括并无不当,却显得粗疏。它揭示的只是文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无力反映作家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五四时期,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人生选择的作家们,表现生活的方式复  相似文献   
15.
粗粗比较五四启蒙家与晚清维新派思想家对个体自由问题的论述,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陈独秀、胡适等人在五四时期倡导的个体自由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晚清维新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等有关主张的重提。两个时代思想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基于相同的出发点:寻找一条快捷的使民族走上富强的途径。然而,他们的主张在各自的时代产生的社会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晚清知识分子无保留地接受了严复介绍的达尔文“物竞天择,优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部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文化消费空间与文化消费观割裂、重建设轻运营、 生产生活消费分离等“新城市病”,以场景理论为分析工具, 系统梳理从设施到场景的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演化趋势,探讨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活力生成机制。研究认为,从便利设施、邻里结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观和多样化人群等场景要素及互动关系入手,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活力营造是个系统性工程,关乎到便利设施等物质要素的完善,也关乎社会网络关系、空间品牌等软性要素的支撑; 既要通过便利设施、邻里关系、多样化活动的组合来吸引消费人群,更要重视特定文化消费观及生活方式对多样化人群的集聚作用。研究还认为,要从空间投入和产出机制思路出发,推动消费设施与文化消费观联结,丰富空间形态与功能,重视空间经营,提升空间粘性,打造创意社群,积累创意网络资产,通过营造整体性消费场景来提升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