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生物科学   9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虾细胞培养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对虾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适宜对虾细胞培养的条件,为建立细胞株(系)以供病毒的分离和纯化、进行各种特性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单克隆抗体莫定基础。同时,为培养对虾的免疫细胞并研究对虾免疫机能和筛选免疫增强药物提供手段,从而为解决虾病防治问题开辟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分布在辽宁大连黑石礁、付家庄、石槽、金石滩、獐子岛与海洋岛沿岸的黏管藻[Gloiosiphonia capillaris (Hudson) Carmichael]的外部形态、营养与生殖结构、生物量、成熟个体比例与成熟个体生物量/总生物量(R/T指数)的变化、温度性质以及rbcL、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 (1) 黏管藻配子体为雌雄同体, 直立, 单生或丛生, 主轴明显, 固着器呈圆盘状, 质地胶质, 颜色为红色或紫红色。采集于獐子岛与海洋岛的藻体长度和宽度明显高于其他采集地点; (2) 藻体由皮层及髓部组成, 皮层由6—10层细胞组成, 髓部存在假根丝细胞。成熟囊果小, 突出于藻体表面, 呈球形或半球形, 通常2—4个囊果聚集在一起; (3) 黏管藻配子体的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 平均生物量为3.628 g/m2。3—6月成熟个体比例逐渐增大, 6月达到100%; (4) 黏管藻配子体生长周期为3—7月, 温度性质属于温带性; (5) rbcL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6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 与产自加拿大的黏管藻聚在一起, 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COⅠ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6个采集地点的样本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均确定为黏管藻。  相似文献   
13.
HIV-1粒子中含有3类结构蛋白,即核心蛋白(Gag)、聚合酶(pol)和外膜蛋白(Env)。Gag蛋白既具有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抗原决定簇,又能够自我装配成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髋臼粉碎性骨折采用骨牵引与手术治疗的疗效的比较。方法:将118例髋臼粉碎骨折患者分为骨牵引组(74例)和手术组(44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骨牵引组解剖复位10例(13.5%)、满意复位26例(35.1%),自我感觉优8例(10.8%)、良24例(32.4%);手术组解剖复位9例(40.9%)、满意复位12例(54.5%),自我感觉优7例(31.8%))、良9例(40.9%)。结论:手术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疗效明显优于骨牵引。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硒的添加量与中华米虾肌肉中SOD的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量为0、0.15、0.30、0.45、0.60、0.75μg/g的硒,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sinensis)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中华米虾体内SOD的激活作用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虾体内SOD的活性会相应地降低。饲料中添加硒浓度为0.45μg/g时,虾体SOD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11种常绿乔灌木叶片虫食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昆虫对植物叶片的取食行为和伤害方式,作者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内的11种常绿乔灌木为对象,对叶片虫食状类型和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共发现16种虫食状类型,每种植物叶片虫食状类型数在10–13种之间,每种虫食状出现频率在0.5–28.7%之间。缘食状出现频率最高(28.7%),虫瘿和泡状出现频率最低(0.5%)。(2)叶片虫食状分布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一种虫食状占绝对优势的单优格局,如马银花(Rhododendronovatum)和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两种虫食状(缘食状和顶食状)共占优势的双优格局,仅有木荷(Schimasu-perba);3种及3种以上虫食状占优势的多优格局(其余8种植物)。(3)叶片虫食状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57–2.23之间,最高为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最低为马银花;乔木的多样性指数(2.040)高于灌木(1.882),优势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伴生种,但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反映了虫食状类型和出现频率的综合差异。(4)16种虫食状类型中有8对显著正相关,4对显著负相关,可能反映出不同类型昆虫取食植物的趋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8.
TBP—likeprotein(TLP)是真核细胞中一种常见的转录因子,在调节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实验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TLP,研究TLP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质粒的转染效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源TLP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经过MTT检测、RNAi—TLP诱导的基因沉默7LHoechst33258染色研究TLP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和RT-PCR实验结果表明,TLP将HeLa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并抑制周期相关基因CDKl和CyclinBl的转录和翻译。研究表明,外源TLP在HeLa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通过降低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l和CDKl的表达水平,将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从鸡组织中获得了一株分离物,能凝集鸡红细胞,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可见球形、外被囊膜的病毒颗粒,直径约90~100nm;经血凝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鉴定为H7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 fluenza virus,AIV),命名为A/Chicken/Hebei/1/2002(H7N2)(简称CK/HB/1/02).将该病毒接种SPF鸡,测得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0.00,剖检可见实验鸡多种组织器官有出血性变化,判为低致病力AIV;接种后7d从实验鸡泄殖腔棉拭中回收到病毒,并在血清中检测到H7亚型AIV抗体.经RT-PCR扩增了病毒HA1基因片段(约1.1kb),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该病毒的HA1基因序列与AIV标准株A/Afri.Star./Eng Q/79(H7N1)的HA1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9.4%;与以色列和意大利H7N2AIV的同源性较高,为96.8%~98.2%;与美国H7N2病毒的同源性很低,约为81.0%;其HA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KGR-GL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西洋梨水孔蛋白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孔蛋白(AQPs,aquaporins)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调控植物的水分关系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Bartlett’)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西洋梨PcAQPs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MEGA 6.0.5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GSDS 2.0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分析,MEME程序进行Motif分析,AgBase v2.00程序进行GO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PcAQPs基因组织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西洋梨基因组中共有54个PcAQPs家族成员,均含有AQP特征结构域和保守的Motif基序,根据基因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可分为PIP、TIP、NIP和SIP等4个亚家族。不同基因间结构差别较大,但聚类关系较近的基因其结构类似。GO分析发现,多数PcAQPs基因具有转运蛋白活性,参与物质转运、应激反应、发育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但不同亚家族成员构成的细胞组分及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具有明显差异。半定量结果表明,大多数PcAQPs基因在根、茎、叶和果实中均有表达,而且不同基因家族、不同基因间的组织表达模式存在差异。该研究为今后西洋梨PcAQPs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