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科学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杨昕  段玉山  丁荣 《地理教学》2022,(10):25-28+55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总体设计与基本规范,在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21世纪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发展演变,对不同版本的地理课程标准(2001、2011、2022年版)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紧握地理学科发展前沿、健全跨学科主题活动课程标准、衡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启示,以期为地理课程标准更好地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M的山地总辐射模型及实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总辐射状况是决定山地气候的主导性因子。山区地形条件复杂,总辐射分布差异显著,为了便于研究山区总辐射的地域分布规律,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DEM模拟山区总辐射的方法,通过提取数字坡度模型、数字高度模型以及地形遮蔽度模型等信息,并采用多层面复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山区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总辐射的数字模型。实验证明,太阳总辐射及其分量在山区中有很强的地域分布规律。该方法采用的DEM精度高,能够精细地反映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差异,为山地气候资源调查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乃至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布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延续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目标,彰显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本文基于麦克·杨“三种未来”理论视角,对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麦克·杨“三种未来”理论的具体内容,并结合以往颁布的各个版本地理课程大纲与地理课程标准对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定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阶梯"是对我国地势起伏的总体描述,准确且形象地刻画了中国地势变化的总体特征,然而对于三大阶梯的具体分界线只是有大致描述,一直比较模糊.本文基于我国1:1 000 000DEM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三大阶梯的划分,确定了具体的分界线.实验结果显示利用DEM数据进行三大阶梯的划分可得到确定的分界线,在位置上与传统的三大阶梯基本一致,在细节上更为精细、合理.该研究是对我国小比例尺DEM数据的知识挖掘,同时也丰富了数字地形分析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流域输沙过程是地貌学和地表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传统的输沙过程监测方法仅能得到某个区域的总输沙率,无法推算其空间分布。论文以黄土高原绥德县窑家湾小流域为例,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得到其2006年和2019年2期数字高程模型(DEM)并计算地形变化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和多流向算法建立泥沙在空间上的输送模型,进而计算小流域输沙率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模拟泥沙在空间上的输送情况,输沙率出现质量不守恒的区域面积占比小于4%,且不守恒区域多为人类活动影响区。同时,论文讨论了DEM的选择和不同地形变化检测水平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当使用第一期DEM进行泥沙搬运路径推算时,质量不守恒区域的面积显著降低。使用误差空间分布图进行地形变化检测得到的输沙率结果鲁棒性更强。使用中误差进行地形检测得到的结果在不同置信度下变化较大。基于无人机地形变化检测的空间输沙模型能方便、快捷地提供详尽的输沙率空间分布,为地表过程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杨昕 《气象科技》2006,34(Z1):27-30
GPFS(通用并行文件系统)普遍应用于IBM大规模集群系统中,能够为并行应用程序提供高性能的I/O存取访问。该文介绍了GPFS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并以安装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IBM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为试验平台,初步测试了在实际环境中GPFS的应用情况,在应用程序中对文件访问进行性能优化的方式有2种:①由主任务负责全部文件访问,②通过MPI-IO在GPFS中实现并行文件访问。测试结果表明,GPFS可以提供很好的文件访问支持,但要想获得较高的性能,需要在应用程序中进行深入调试。  相似文献   
18.
陶旸  汤国安  王春  杨昕 《地理研究》2011,30(6):1066-1076
针对地形粗糙度模型种类繁多、概念相近和模型混杂,以及难于针对具体研究样区恰当选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规则判别和剖面特征匹配的粗糙度模型评价算法.通过对面积比率模型、矢量粗糙度模型、表面粗糙度因子、基于标准差计算的统计模型等四类八种常用地形粗糙度模型的测试表明,该算法对粗糙度剖面的转折特征和局部地形变异特征敏感,能够...  相似文献   
19.
小波派生多尺度DEM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汤国安  杨昕 《测绘通报》2007,(4):38-41,45
利用陕北5 m分辨率DEM数据为基本数据,对Haar小波派生出一系列更低分辨率DEM进行复合精度分析。通过等高线套合、数据中误差以及表面重合指数等方法,分析其高程采样误差与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对比其在所提取的地面坡度、沟谷网络等地形因子上的差异,分析其地形描述误差。研究结果显示:小波派生多尺度DEM在精度的颓减上呈现指数形的变异规律,当达到三级重构DEM(40 m分辨率)时,其精度仍优于1:5万(25 m分辨率)DEM。该结果对于实现地形的有效简化与掌握多尺度DEM不确定性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样点数目对反距离加权插值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采样点数目对反距离加权插值结果的影响,以面积为2.076×105km2的白俄罗斯为研究区域,采用数目逐渐变化的采样点作为实验数据,通过交叉验证方法,得到了采样点数目与插值精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采样点数目减少,插值误差呈现先缓慢上升后迅速上升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就本组数据而言,当采样点逐渐减少到约为总采样点数目的 70%左右,插值的质量会发生突变。计算采样点的密度,得出每100 km2采0.9~1.3个点(即每76~109 km2采集1个点)的情况下,插值精度变化不大。鉴于研究所得,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可供大区域插值时,采样方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