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3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爱荣 《考试周刊》2014,(87):31-31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下从IGS的FTP下载各类GNSS数据和表格的方法,并对上述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建议使用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的软件下载数据。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条有效途径,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1 注重观察“目的性”、“敏捷性”的培养观察能力的“目的性”的培养是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而遗漏了某些重要的观察内容.例如,初中化学“绪言”中,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耀眼的白光”,而忽略了燃烧后生成新物质的色态.这种观察具有“盲目性”.为了克服学生观察“盲目性”,我们要注重观察的“目的性”的培养.由于许多化学变化的现象转瞬即逝.例如,铁丝在纯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的现象,就必须抓住“生成四氧化三铁”的最初状态,这样学生必须具有对化学反应现象迅速的反应能力,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而且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关注法律的精神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进。但培养“问题意识”不能简化为一个单纯的提问过程,而应把教学作为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醋浸后花生脂肪酸的变化及其营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间有关于服用醋花生预防疾病的说法,文章在通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醋浸后花生脂肪酸变化的基础上,探讨醋花生作为保健食品的作用机理。认为,在醋浸过程中,醋花生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下降,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升高,从而说明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醋花生有更显著的功效,降血脂的作用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胡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四点希望”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字字千钧,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七里村油田G6井区长6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宏观物性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G6井区储层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喉类型主要有大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这些孔隙结构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生活》作为山西省2008年以来新课改新增必修模块,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低于其他模块,因此一部分老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不够重视,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简单地提纲化,失去了文化本来应有的韵味,也与新课标要求的观察文化现象、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文化的影响等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如何将《文化生活》的课堂上好、上活,还《文化生活》的教学以韵味,成了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我想以《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例谈谈我的做法。一、课堂导入:学生表演《山西河津干板腔》——赏析河津传统文艺河津干板腔,俗名"撂干嘴",表演时无须伴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报纸舆论监督搞得好,无疑能密切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能打击歪风邪气遏制腐败行为,能弘扬正气促进工作,能实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从而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法律控制的关键是法律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就乡村社会来说,人们能否接受法律控制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否接受法律所提供的权利观念,二是法律能否为其权利提供保障,法律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普法来说,第一个方面相对来说容易实现,而对第二个方面,则不仅要求基层政府依法行政,而且也要求乡村自治组织真正发挥自治职能,能够为个人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提供一个缓冲地带,从而真正实现法律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