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胜利油区中高孔隙度储层饱和度指数n的解释方法.实验表明饱和度指数n随储层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遵循对数关系;在低矿化度情况下,储层饱和度指数n随孔隙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矿化度达到200 000 mg/L时,储层饱和度指数n与孔隙度关系不大且达到稳定值.由此设定解释模型,其解释方法可在已知某一矿化度条件下的n值求另一条件下的n值,也可在仅知道地层孔隙度及地层水矿化度而无实验室岩电资料的情况下解释储层饱和度指数n值.  相似文献   
12.
油藏岩石的本体变形中,骨架颗粒形状不变的假设认为岩石在压缩过程中孔隙度保持不变,然而,岩石骨架颗粒的形状并非严格保持不变。为研究骨架颗粒形状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基于弹性变形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本体变形过程中的骨架颗粒变形及其对孔隙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骨架颗粒在约束方向(颗粒接触位置)位移较小,在无约束方向(孔隙位置)位移较大,从而改变了颗粒的形状,降低了岩石的孔隙度,然而,岩石矿物的杨氏模量较大,且岩石中骨架颗粒的约束条件比数值实验中更为苛刻。因此,骨架颗粒变形对于孔隙度的影响极为微弱。数值实验中的刚性表皮仅对孔隙度的初始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岩心夹持器中的柔性表皮则对测量过程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导致实验中孔隙度较大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油藏开采过程中,岩石的变形过程依然可以认为遵循“孔隙度不变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由于某些稠油油藏没有明显的泥岩盖层,导致有学者提出了顶水油藏这个概念,但该概念违背了 科学原理,容易使油藏工程领域产生混乱。为了纠正这一认识,分析了盖层的封堵机理,认为盖层不一 定非得是泥岩,物性较差的岩石也可做盖层。顶水油藏并非没有盖层,只是没有泥岩做盖层而已,其有 物性盖层封堵油气,并且油藏中的油水正常分布。因此,建议今后不要再使用顶水油藏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倾斜煤层与近水平煤层不同,不同倾斜部位煤层气井排采规律有明显差异。为了提高倾斜煤层煤层气采收率,考虑重力分异对倾斜煤层气开采的影响,对大倾角厚煤层的适用井型和布井方法进行优化研究。针对倾斜煤层不同构造位置的特点,结合气水分布与煤层气井产能规律,优选出适合不同构造位置的井型与布井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构造高部位应在煤层顶部布置水平井;构造翼部顺煤层布置水平井,且水平井的跟端或趾端位于煤层底部;构造低部位可采用直井或"T"型井。井网布置时应在构造高部位和低部位增加井网密度,构造翼部相应减少井网密度。背斜煤层布井时采用"伞状井网"布井方式,单斜煤层布井时应沿煤层等高线布井,且排距由顶部和底部向翼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应力敏感实验测试有 2 种方法,即定内压变外压和定外压变内压。 定内压变外压测试简单且易于操作,而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则较为复杂且操作困难。 利用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得到的内应力敏感曲线可以直接进行应力敏感评价,而定内压变外压测试得到的外应力敏感曲线,则需要通过有效应力将其转换成内应力敏感曲线之后,才能进行应力敏感评价。 2 种测试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同,定外压变内压测试并不具有任何优势,今后应放弃使用。 储层岩石的应力敏感程度,只与应力敏感系数和孔隙度参数有关,与测试压力的数值大小无关,因此,实验测试无需将测试压力升得过高,以免出现实验风险。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监督学习的维基百科家庭关系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有监督的关系抽取方法需要大量人工标注的训练语料,而半监督方法则召回率较低,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学习来抽取人物家庭关系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中文维基百科的半结构化信息--家庭关系三元组映射到自由文本中,从而自动生成已标注的训练语料;然后,使用基于特征的关系抽取方法从中文维基百科的文本中获取人物间的家庭关系。在一个人工标注的家庭关系网络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自举方法,其F1指数达到77%,说明自监督学习可以较为有效地抽取人物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7.
岩石的气测渗透率高于液测渗透率,且具有压力依赖性,该现象被称作滑脱效应或 Klinkenberg 效应。通过理论和测试资料分析,并结合流体力学原理,对该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滑脱效应是一个错误认识。气测渗透率的压力依赖性是由于在计算渗透率时气体黏度取值不当所致,气体黏度在低压下随压力变化很大,但计算渗透率时却选用了定值。滑脱效应将使气体的黏度无法测量,从而出现测试悖论。气体分子时刻在做不规则的热运动,会不停地与孔隙壁面发生碰撞,致使气体无法出现滑脱。岩石渗透率的气测值高于液测值,是测试介质的分子尺度与孔隙尺度对比的结果。地下不存在离散形式的自由分子流。孔隙中只存在几个甲烷分子的地层没有开采价值,不应该作为研究对象。滑脱效应对生产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建议今后不再对气测渗透率进行滑脱校正。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的一些定量分析指标不够明确,及含水率上升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利用油藏地质模型和实例分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定量分析指标,给出了水淹速度的评价指标及油井见水时间与底水类型的对应关系,并定义了 2 种非均质性,即离散型非均质和连续型非均质。 离散型非均质性油藏和连续型非均质性油藏的含水率曲线分别呈阶跃式上升和连续上升。 孔隙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高毛管压力而呈曲线形态,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曲线形态;缝洞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低毛管压力而呈对角直线,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直线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地震波属于应力波和弹性波,其波速与介质密度和介质压缩系数密切相关。计算单相介质的地震波速有理论公式,而计算双相介质的地震波速却没有理论公式,现有的经验公式和物理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夸大了孔隙度对地震波速的影响。根据研究,地层双相介质可以视为拟单相介质,因此采用单相介质的地震波速计算公式对其波速进行计算,只是计算时需采用基质和孔隙流体的平均参数。根据计算分析,在地层孔隙度范围内,孔隙度对地震波速的影响并不大。本次研究为确定地震波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展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压汞法是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的重要方法。前人认为,常规压汞法只能确定岩石的孔隙大小及分布,恒速压汞法扩展了常规压汞法的功能,可以用来确定岩石孔隙的孔喉参数。根据本文的研究,恒速压汞法扩展的功能是对压力数据“噪音”的误读。岩石的孔隙为三维互连网络,不存在孔道和喉道的概念,每一个孔隙周围都有大小孔隙与其相连,汞液不会经过喉道才能进入孔道,而是先进入大孔隙,再进入小 孔隙。恒速压汞曲线的锯齿状特征,也不是岩石孔喉特征的反映,而是压汞仪器的机械原因所产生的压力波动。油井从岩石孔隙中采油时压力也产生波动,但波动不是因为岩石孔隙的孔喉特征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