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了解拔牙窝残存炎性组织对拔牙后骨重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56只,6只用于牙齿折裂炎症感染模型建立的预实验,X线片及病理确定8周为根周存在囊肿或肉芽肿炎症感染的时间点。50只大鼠建立下颌左右第一磨牙根周感染模型,8周后根据X线根尖片取36只根尖部炎症明显的大鼠,根据自身对照原则,左侧实验组牙齿拔除后不刮治,右侧对照组刮除感染组织。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进行游标卡尺测量、X线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评价拔牙后左右侧牙槽骨骨重建是否有差异。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两组牙槽嵴颊舌侧高度差存在差异,实验组颊舌侧高度差值较大,术后4周、8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炎症组织使拔牙后颊侧牙槽嵴高度明显下降,拔牙窝的前期修复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2.
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行颌骨重建的放射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在实验外科的基础上,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对颌骨缺损行修复重建,从放射学角度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对15只山羊下颌角缺损(30mm×25mm×10mm大小)以预制型支架材料修复,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分别于4、8、12周处死5只动物行X线检查。临床应用组31例,分别于术后5d、1、2、3、6个月摄取下颌骨全景片和CT,观察骨缺损区的新骨形成情况,并按X线分级评分、6点法和X线阻射密度测量的评分标准测评,对各组的X线评分值及阻射密度值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放射影像评分及新生骨情况在4、8、12周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2周时骨缺损区均无明显骨修复现象。临床应用组发现组织工程骨表现出随时间的增长,成骨量逐渐增加的特征,在6个月时,阻射静止期有骨髓重建X线像。结论: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效果,放射学检查对骨缺损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制阿胶汤治疗长期卧床伴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长期脑梗死后遗症卧床伴有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阿胶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偿元素肠内营养流食系列治疗;阿胶汤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胶、党参水煎剂于早晚经胃管注入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阿胶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阿胶汤组治疗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均较对照组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给予偿元素肠内营养流食系列基础上,再予以阿胶汤胃管注入对脑梗死后遗症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骨密度测量在评估骨支架材料促成骨作用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再造,应用骨密度测量来评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构建骨修复中的价值。方法:15只雌性山羊按每组5只以4、8、12周时间点分为3组,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大型箱状缺损,左侧置支架材料,右侧空白对照。分别于4、8、12周处死1组5只山羊,行骨密度的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X线光密度法(XBMD)检测。结果:DXA和XBMD检测,实验侧和对照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实验侧的骨密度系数呈递增式上升,证明本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骨构建中的骨诱导作用。对照侧的骨密度系数维持较低水平,提示自发性成骨现象欠佳,在12周前的骨缺损区尚未明显出现自我修复痕迹。骨密度测量可作为术后动态监测组织工程化骨构建存活与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使用伊马替尼等TKI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36例初治的CML慢性期患者,按照欧洲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将骨髓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骨髓纤维化(-/+)组65例,骨髓纤维化(++)组40例,骨髓纤维化(+++)组31例。观察3组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在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方面,骨髓纤维化(-/+)组获得率明显高于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纤维化(+++)组,分别为84.62%、65.00%、54.84%。根据NCI/NIH毒性标准分级,在血液学毒性方面,3组患者多为Ⅰ~Ⅱ级不良反应,大多具有自限性,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骨髓纤维化(-/+)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纤维化(+++)组,分别为32.31%、47.50%、74.19%。结论:无明显骨髓纤维化的CML患者能更多的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且血液学毒性较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锥形束CT灰度值与体外已知密度参考模型的相关性,并分析锥形束CT不同拍摄条件对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将已知密度分别为:1.0、1.5、2.0、2.5 g/cm3的小球固定在模型上,该模型分别放置在直径约为14 cm和16 cm盛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烧杯内,并在不同拍摄条件下进行锥形束CT扫描测得小球灰度值。结果: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在不同环境及不同拍摄参数下样本小球密度与灰度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5,样本小球密度与灰度值之间呈明显线性相关。结论:样本小球密度和灰度值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拍摄环境及参数对其相关性影响较小,锥形束CT可以作为密度测量及评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脑出血患者急性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急诊10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125~250ml,每4~8h静脉滴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胃酸抑制剂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除了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外,加用天麻素6ml/d治疗。并对患者治疗前后危重情况进行APACHEⅡ临床评分,对治疗前后脑出血的量、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为20.6±6.8、23.8±6.6,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同一组在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亦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出血量在治疗7d后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同组之间比较,治疗后的出血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减少(p〈0.05)。研究组共病亡6人,对照组病亡5人,治疗组发生各类并发症为8人,对照组7人,主要为脑疝和肺部感染,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使用天麻素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急性脑出血病人早期使用天麻素不增加脑血肿进一步扩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提供一种定量评价金属伪影的方法,并以此比较两种锥形束CT金属伪影面积的差异.在石膏底座模型上标记出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位点,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并在前牙区和前磨牙区放置直径3.3 mm纯钛柱,磨牙区放置直径4.1 mm和4.8 mm纯钛柱,每个模型放置一颗钛柱,共计32个模型.分别用两台不同品牌的锥形束CT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扫描上述模型,用Matlab软件测量同一截面下伪影的面积并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锥形束CT都产生了环状和放射条纹状伪影,采用脉冲放射模式的锥形束CT较采用连续放射模式的锥形束CT产生的伪影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界条件(管电流、管电压、分辨率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锥形束CT产生金属伪影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牙种植区不同曝光强度放射直视影像(RVG)骨密度测量结果比较及在牙种植中对颌骨质量的评估。方法76例患者82个拟种植区域,术前分别在三种不同曝光强度下拍摄RVG,观察和测量种植区域骨密度值变化,分析不同曝光强度下以及灰度调节后RVG骨密度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曝光强度下三组之间的骨密度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曝光强度的增加,骨密度值随之降低。灰度调节对同一种曝光强度下的RVG图像的骨密度测量值没有影响(P〉0.05)。结论利用不同曝光强度下RVG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变化对牙种植区骨质量评价具有快速、经济、辐射量小、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