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业科学   128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开发的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莫晓凤  张建军 《植物检疫》2003,17(6):362-363
检疫审批初审工作是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的重要环节。通过初审 ,不仅可以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直接向申请人进行宣传、解释 ,淘汰不符合要求的申请 ,而且可以通过初审考核将有关进口单位、生产、加工和存放单位的情况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 ,有利于检疫审批的正确决策 ,提高审批工作效率。然而 ,初审工作要做好做细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如下 5个主要步骤。1 接受申请一般情况下 ,申请单位在初次提出申请前会派专人当面咨询或电话咨询检疫审批的有关规定及办证程序 ,得到详细的答复后方提出申请。接受申请时 ,初审机关除发放“进境动植物…  相似文献   
13.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棚桃树的整形修剪技术,本站在1991~2001年在柳林县前元庄等村进行了栽培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修剪特点如下. 1早培养、早成形、早结果大棚桃因为密度大,更为获得早期较高收入,整形、育花要在1年内完成,前期猛促生长、早成形,后期控制生长、多成花.  相似文献   
15.
梨黑星病是我区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发病呈上升趋势。 2 0 0 0年全区 1 3个县市 773 1hm2 梨园全部发病 ,病果率在 3 0 %以上的梨园达 3 860hm2 ,占总面积的 5 0 % ;全区病果 43 0 0 0kt,总损失 5 1 60万元。 2 0 0 1年文水县南安村 3 4hm2 酥梨园 ,病果率达 80 %以上 ,病树落叶严重 ,树势变弱。据观察 ,梨黑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梨芽内越冬。翌春梨芽萌发时病菌开始侵染 ,经短期潜育 ,于 4月中下旬开始产生孢子 ,并延续到 6月中下旬。此期正值梨树幼果期和新梢旺长期 ,是病原菌侵染的有利时期 ,极易感病。若遇连阴雨 ,或防治不力 ,势必…  相似文献   
16.
张建军  谭群英 《植物检疫》1997,11(5):311-313
浅谈进境种传病害的检疫张建军谭群英(拱北动植物检疫局51902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引进国外种子日益频繁。如1990~1994年间,仅从拱北口岸进境的国外种子就达1689批次,近1200t。优良种子的引进,无疑会给我...  相似文献   
17.
选择9头母牛先行人工授精、7天后再移植冷冻胚胎以生产双犊。试验结果表明,母牛产双犊达44.44%(P<0.01)。提示:采用A(I人工授精)+ET(胚胎移植)是提高母牛双犊率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长清区鑫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大拱棚早春白菜—西瓜—青蒜苗三种三收种植模式,经过3年实践,发现该模式投入较小、管理简单、茬口紧凑,且产品上市时间为蔬菜供应淡季,经济效益显著。各蔬菜在栽培过程中注意良种选用、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保山市鲜食豆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