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6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正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随着青海省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青海省基础测绘院2020年重点工作项目的复工复产也按下"加速键"。3月10日,基准中心的7名职工做好个人防疫措施,背上设备仪器,分别前往海东市、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23个乡镇开展青海省北斗卫星空间基准站网项目的前期踏勘工作,这也是全院积极有序复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基于航空客流的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促进了中国城市外向型联系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空间格局。越来越复杂化的城市空间分布和组织规律需要一个全新的、综合的网络视角来考察。航空运输是当前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城市间的直接关系,是研究城市网络的合适工具。本文以中国城市对外的航空客运联系作为衡量城市关系的指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概念构建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并对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三中心结构。中心城市以外,西部城市上升势头迅猛,体现了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此外,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对象逐渐从东南亚向东亚转移,并呈现出以首尔为核心的网络结构。同时,中国城市对外联系扩张以强化区域内部联系为主,洲际联系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固原地区山坡地的水分再分配与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凡  钟军 《中国沙漠》2002,22(2):184-186
宁夏固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进行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时,应根据土壤的物理特性和山坡地水分再分配的特点,在山顶和山坡,建立以灌木和草类植物为主组成的人工植被;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带,适量建立一定面积以乔木为主的植被。  相似文献   
14.
张凡 《国土资源情报》2010,(7):49-51,56
过去50年,中国开发新生代陆相石油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以陆相生油闻名于世,中国油气资源第一次创业成功。随着中国现代化对原油需求量的迅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十分严峻,中国油气资源需要二次创业。本文从开展前新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和从深部地质作用角度寻找大型油气田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油气勘探领域急需开展的研究和工作,并对如何完善和创新我国自主原创理论——石油地质力学提出了建议。最后认为,对石油的寻找仍然是当今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高桥乡窑厂坪滑坡进行的钻孔勘探、水文调查以及滑坡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查明该滑坡为岩质滑坡。通过滑坡体的变形破坏迹象、运动特征,将滑坡划分为Ⅰ(剧滑区)、Ⅱ(沉陷下错解体变形区)、Ⅲ(拉裂破坏变形区)、Ⅳ(拉裂沉陷变形区)、Ⅴ(滑覆区)5个区,并判别窑厂坪滑坡开始发育时具有推移式的特点,变形启动后则逐渐转变成以牵引式为主的变形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鹏  何丹  宁越敏  张凡 《地理科学》2019,39(4):578-586
刻画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特征,通过QAP分析定量揭示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3个分别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以省界为界限的城市社团,社团结构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城市群层面上,地理邻近、文化邻近和行政邻近均对城市群社团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行政邻近中的省级行政邻近影响最大;交流技术进步、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对社团内外联系也产生显著影响。分析社团层面,发现此时地理邻近在各社团内部结网互动中起决定性作用,且不同影响因素在3个社团中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张凡  宁越敏  娄曦阳 《地理研究》2019,38(7):1664-1677
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但各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同。本文引入竞争力这一概念,通过对城市群竞争力概念、内涵和评价方法的回顾,从经济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国际化竞争力和科技竞争力五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群的竞争力存在着发展水平差异和区域差异。按照综合竞争力和五项一级指标竞争力评价,13个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长三角、京津唐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第二层次包括成渝、山东半岛、辽中南、武汉等四个城市群,它们在部分方面的竞争力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和潜力,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第三、第四层次城市群的竞争力较为薄弱。本文进一步提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科创能力、国际化水平、资本集聚度是构成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三大要素,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三大地带之间的发展差异,且由于先进生产要素分布的高度不均衡,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通州区宋庄地裂缝为原型,研究以断裂活动和抽水为主要诱因的耦合型地裂缝的发育活动特征和成因机制,揭示了不同位错量和水位下降量引发的地层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特征。通过实地踏勘,阐明了地裂缝造成的地表平面及地层剖面的破坏现象;运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研究了断层错动和抽水2种工况下的模型地层的变化响应过程,最后讨论了该类型地裂缝与各诱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类型地裂缝具有三维活动等特点,一般造成浅表地层及墙体的水平张开量为0.3~1.2 cm,深部地层的垂直位错量随埋深而逐渐增大;(2)断裂活动引起的应力变化在裂缝发育区集中,并造成上盘地层出现明显的竖向位移,裂缝区地层出现较大的剪切牵引变形,且其两侧的竖向位移差异量最大;断层位错量的增加造成隐伏裂缝向上逐渐延伸扩展,并在上盘浅表层引发次级裂缝,致使地裂缝整体呈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展布;(3)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裂缝的竖向延伸和水平扩张均有加剧作用,裂缝两侧地表产生持续的沉降响应,并导致沉降漏斗中心成为地裂缝集中发育区,且该处的模型地层沉降量也最大,为10.2 cm,上盘地层的沉降范围宽度约38 m,下盘约16 m;(4)该类型地裂缝受断裂控...  相似文献   
19.
2016年7~8月对慕士塔格山卡尔塔马克冰川补给径流与非冰川补给径流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iper图、Gibbs图、正演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两种水体均呈碱性,水化学类型皆为Ca2+-SO42--HCO3-,但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的pH值、EC和TDS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离子浓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冰川补给径流中所有离子具有同源性,而非冰川补给径流NO3-显示出与其它离子来源不同。正演模型结果显示,大气输入、硅酸盐风化、碳酸盐风化和蒸发岩溶解对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中离子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0.47%、0.55%、65.61%、23.37%和1.52%、19.57%、60.37%、18.54%。在冰川补给径流中,碳酸盐风化对径流中离子浓度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蒸发岩溶解占次要地位;在非冰川补给径流中,碳酸盐风化亦占主要支配地位,而硅酸盐风化占次要地位。两者差异的原因是硅酸盐风化相比蒸发岩溶解更难进行,冰川补给径流中水岩相互作用时间较短,故硅酸盐风化贡献率较低;而非冰川补给径流经过更充分的水岩相互作用,故硅酸盐风化贡献率较高。其成果可为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普里兹湾是南大洋碳循环研究典型代表海区,也是中国历次南大洋考察的重点调查区域。从初级生产力、营养盐、叶绿素、海-气CO2通量、真光层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净群落生产力(NCP)等方面综合阐述了其碳循环特征。生物泵运转效率和海冰过程是碳吸收的主要控制因素。普里兹湾总体上可以从陆坡划界,分为湾内和湾外两大部分。两者碳循环特征差异显著。湾内碳循环过程活跃,是南大洋夏季的高生产力区域。湾外则表现出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特征,初步认为存在Fe限制。总体上,溶解有机碳(DOC)、POC、营养盐、叶绿素、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存在从湾内向湾外随纬度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海冰消长对碳循环过程影响剧烈。夏季融冰造成的冰藻释放、水体垂直稳定性增加是提高生物生产力的首要原因。总体上普里兹湾的碳循环受各种生物、物理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对南大洋碳循环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