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针对中原文明寨、马寨油田的高温高盐油藏特点,研制了缔合聚合物调剖剂。该调剖剂的基本组成为:0.25%~0.35%缔合聚合物AP-P4;0.04%~0.05%交联剂MZ-YL;0.06%~0.07%交联剂MZ-BE;酸度调整剂0.12%。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调剖剂适用油藏温度90℃,耐受矿化度达104mg/L的地层水,热稳定性好。调剖剂成胶时间可调,抗剪切,可用于深部调剖。在文明寨、马寨油田现场应用24井次,泵入前粘度12283 mPa.s,成胶粘度>10×104mPa.s,平均单井吸水厚度增加6.8m/4层,平均单井增油580t。  相似文献   
12.
高温高盐油藏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中原油田高温高盐油藏研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 P4)凝胶调剖剂。通过组分用量筛选得到成胶溶液配方(以g/L计):AP P42 5~3 5 交联剂组分MZ YL0 4~0 5 MZ BE0 6~0 7 MZ XS0 12 酸度调整剂CS 21 2,用矿化度116g/L的油田污水配液,90℃成胶时间为10~12小时,室温凝胶粘度为35~61Pa·s,在90℃热处理100小时后粘度>40Pa·s。成胶溶液在3000r/m剪切15分钟后粘度下降87%~89%,但在90℃形成的凝胶粘度达到未剪切情况下粘度值的70%~85%。在渗透率Kg=0 9~1 0μm2的储层含油岩心中注入10PV调剖剂,成胶后堵塞率为88%~96%,残余阻力系数16 2~28 6。采用Vk=0 72、平均Kg=1 0μm2的三层非均质人造岩心,以矿化度160g/L的油田污水驱替后注入AP P4调剖剂并使之成胶,后续水驱采收率增值随注入深度增加而增大,注入深度为5%~10%时增加采收率0 403%~0 925%(OOIP)。在文明寨油田(T=80℃)、马寨油田(T=90℃)实施AP P4凝胶调剖24井次,平均单井注入量942m3,处理半径8 9m,效果良好,有效期217天;成胶液平均粘度在泵前、泵后和井口分别为12 28、11 07、9 99Pa·s,成胶时间32小时,凝胶粘度>100Pa·s。图4表7参3。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压注水井(注水压力大于25MPa)在测试中存在的井口密封装置刺漏、起下困难等问题,研究开发出了高压测试防喷管、井口密封装置和加重杆技术,并在现场得到成功应用。该技术为中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了经济有效的监测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GQ型复合颗粒堵调剂在高渗油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高渗、高温、高矿化度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研制了GQ复合颗粒堵调剂。介绍了GQ复合颗粒堵剂堵调原理、性能、现场施工工艺及调剖效果,优化了颗粒堵剂的各种性能指标等。该堵剂主要用于砂岩高渗油藏的油井堵水和水井剖面调整,具有封堵效率高,抗温、抗矿化度强,有效期长,耐冲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油气开发生产中,单井、单站油气气液不分离在线精确测量始终是计量技术的一大难题。KQMF型油气自动计量装置,设计理念先进,测量原理独特,具有测量精确度高、重复性、可靠性好,计量精度不受油气流型和流态影响,无需直管段;体积小、重量轻、拆装便捷省时、维修简便;内部无传动部件和辅助电控系统,整个系统压力损失小;安装调试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实现了单站油气混输在线连续自动计量,有效解决了以上难题。  相似文献   
16.
普光气田取水工程原设计采用底格栏栅取水方式,针对其所建底格栏栅坝所带来的通航、行洪、渔业、淹没耕地,以及对下游沙卵石厂的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取水可靠性研究,对变更设计工程量和投资变化进行了分析。经综合论证,取消了底格栏栅坝,采用从河道上游深潭直接取水方式。现场实施后满足了整体取水功能,避免了原取水方式所带来的系列问题,为普光气田避免了每年高达300万元以上的赔偿费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原油田含油污泥的再利用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结果:污泥的平均固含量为75.18%,含水量为24.82%,污泥含油量5.4%;污泥中碳酸钙含量62.15%,碳酸镁含量15.295%,氯化钠含量2.696%;在废液与污泥的掺入比例小于1∶4的条件下,废液得到有效净化。污泥循环再利用技术的实施,降低了污泥产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