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NMD)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根据DSA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正常组(21例)、轻度狭窄组(25例)、中度狭窄组(21例)和重度狭窄组(33例),检测各组FMD、NMD、血清Hcy水平.结果 颅内动脉正常组及轻、中、重度狭窄组FMD分别为(7.79±2.51)%、(4.96±1.43)%、(5.00±1.56)%、(5.02±2.15)%;NMD分别为(14.31±6.76)%、(12.54±5.40)%、(16.52±4.79)%、(13.27±9.22)%;血清Hcy分别为(10.07±3.18)μmol/L、(13.84±7.63)μmol/L、(14.91±6.70)μmol/L、(14.88±6.14)μmol/L;与颅内动脉正常组比较,颅内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组FMD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显著增高(P<0.05~0.01),轻、中、重度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MD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清Hcy水平负相关(r=-0.338,r=-0.203;P<0.05~0.01);血清Hcy水平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正相关(r=0.30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MD降低及血清Hcy水平增高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比值比(OR)为0.580和1.183.结论 高Hcy血症(HHcy)与内皮功能失调有关,FMD降低、HHcy是颅内动脉狭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瑶宣  唐德萍  宁加玲  李吕力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480-1482,148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58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21.79%(78/358)。共检查动脉2644条,动脉总狭窄率为6.58%(174/264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高于非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明显。狭窄组LDL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HDL水平降低。结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年龄、高血压病程、血LDL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是脑血管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3.
赵红玲  宁加玲 《微创医学》2006,25(3):398-399
高血压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在成人健康体检中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基础,调查和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005年广西区直机关中、老年干部健康体检中高血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晕厥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进行病因分析。方法 采用Multi DopX4型TCD仪对 110例晕厥患者发作间歇期及 5 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  110例患者组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 (10 6 .0 0± 32 .88)cm/s、(5 7.2 3± 19.17)cm/s、(6 6 .5 0± 18.99)cm/s,血管搏动指数 (PI)值分别为0 .87± 0 .18、0 .84± 0 .2 1、0 .88± 0 .2 2 ,对照组血流速度分别为 (91.36± 9.77)cm/s、(48.2 2± 5 .5 5 )cm/s、(5 4 .78±5 .30 )cm/s,PI值分别为 0 .81± 0 .10、0 .75± 0 .10、0 .78± 0 .10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患者组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 (114 .4 5± 4 5 .2 4 )cm/s、(5 5 .18± 13.6 8)cm/s ,对照组分别为 (94 .0 0± 10 .4 7)cm/s、(48.5 6± 6 .2 7)cm/s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患者大脑前动脉PI值 0 .88± 0 .18与对照组 0 .81±0 .10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晕厥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脐带绕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本院完成产前超声检查并住院分娩单活胎的2 109名孕妇资料,分为绕颈组与无绕颈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11种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脐带绕颈对脐动脉血流参数、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分析679胎的胎方位、胎盘位置、缠绕方向与形成缠绕角度的关系.结果 270胎(270/679,39.76%)脐带绕颈发生于胎盘附着子宫前壁的胎儿,且以C型(127/270,47.04%)、α型较多(122/270,45.19%).两组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孕妇年龄、新生儿性别和脐带长度与脐带绕颈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脐带越长,绕颈发生率越高;新生儿性别与脐带绕颈相关.结论 脐带长度是脐带绕颈的主要危险因素.脐带绕颈的角度由胎方位、胎盘位置及缠绕方向3者决定.脐带绕颈对脐动脉血流参数(S/D、RI)、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致死疾病和位次 ,弄清10年来我院疾病谱和死因谱的结构变化 ,以便给临床医生针对死因 ,制定更合理、全面的治疗措施提供主要的科学依据。本文统计 1990~ 1998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 2 32 1例 ,现将统计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32 1例死亡病例资料均来自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 9年间的住院死亡病例。全部病例均按国际疾病 ICD- 9分类编码。病死率按 :病死率 (% ) =(死亡人数 /出院病人数 )× 10 0 %计算 [1 ]。死亡诊断以临床诊断、病理、手术为准。1.2 方法 :统计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82,P>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颞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191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113例(5.89%)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NP)。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以下因素与脑卒中患者NP存在相关性,按比值比(OR)大小依次是:吞咽困难、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合并糖尿病、年龄≥61岁、气管切开、肌力≤Ⅱ度、应用H2受体阻滞剂、中重度昏迷、昏迷时间≥4d。脑卒中患者NP的致病菌按感染率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革兰阳性球菌。认为针对脑卒中患者N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加强防护并应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防治脑卒中患者发生NP。  相似文献   
19.
大额病例的病种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所谓大额病例系指一次住院总费用超过平均费用数倍至更多者 ,也即当前社会各界呼吁“大病医疗费用统筹”的对象〔1〕。据统计广西某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99年的全年住院病例资料 ,例均住院总费用为4 6 96 82元 ,而一次住院总费用达万元以上住院病例(以下简称大额病例 )有 15 75例 ,占总例数 9 39% ,消耗费用却占总费用的 4 7 18%。而且 ,其数量和费用正在逐年增加。本文主要通过对该院收集的 1999全年共 15 75例大额病例 ,进行病种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探索控制大额病例数量及费用的策略。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广西省某三…  相似文献   
20.
首次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病变部位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脑梗死患者269例,脑出血患者94例)考核,并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变部位。结果:患者脑卒中后3个月VD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17.8%(48/269);脑出血组为19.2%(18/9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82,P&;gt;0.05)。脑卒中后痴呆及非痴呆患者病变部位经Logistic分析提示:脑梗死患者丘脑梗死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梗死伴皮层下白质脑病、颞叶及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丘脑出血对痴呆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颡叶出血。结论:血管性痴呆在首次脑卒中患者中常见,脑卒中后VD的发生与否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