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孙小杰  胡何节  汪春林 《安徽医药》2020,41(9):1103-1105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血管外科。本文围绕大纲,结合全科医师在血管外科轮转时间较短的特点,从教学目标和过程阐述了全科医学与血管外科的契合点,包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员操作能力,强调兼顾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EVAR)后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19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诊断急性肾损伤。结果:193例患者中,36例(18.7%)发生TEVAR后急性肾损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术中造影剂用量、肾动脉累及范围与TEVAR后急性肾损伤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OR=4.458,95%CI=1.176~16.897,P=0.028);入院收缩压(OR=1.036,95%CI=1.011~1.063,P0.01);造影剂用量(OR=1.025,95%CI=1.012~1.038,P0.01);肾动脉受累情况(OR=3.130,95%CI=1.222~8.017,P=0.017)是TEVAR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结果分析显示,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病死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肾损伤患者(22.6%vs. 6.3%,χ~2=8.00,P0.005),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与无糖尿病病史患者(P0.05)。结论:入院收缩压水平、糖尿病病史、术中造影剂用量、双肾动脉受累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TEVAR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密切相关。TEVAR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增加,同时糖尿病病史对于术后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JEC细胞(中分化)中ER亚型ERα、ERβ及p57~(kip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两种ER拮抗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10~(-6)mol/L)、氟维司群(Faslodex,ICI182780)(10~(-6)mol/L)]及雌二醇(β-Estradiol,E_2)(10~(-6)mol/L)干扰JEC细胞,体外培养24、48、72 h后,MTT法观察JEC细胞的生长曲线;光镜与电镜观察JEC细胞的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JEC细胞中ERα、ERβ及p57~(ki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JEC细胞比较,E_2可明显促进JEC细胞增殖,ICI182780则明显抑制JEC细胞的增殖(P0.05);与E_2组比较,E_2+ICI182780组JEC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较,E_2组细胞密度增大较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ICI182780组细胞密度减小较明显;与E_2组比较,E_2+TAM组与E_2+ICI182780组细胞密度均有所减小,核分裂象不易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_2组ERβ蛋白表达增高,p57~(kip2)蛋白表达降低(P0.05);ICI182780组与TAM组ERβ蛋白表达均降低,p57~(kip2)蛋白表达均增高,但仅ICI1827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_2组比较,E_2+ICI182780组与E_2+TAM组ERβ蛋白表达均降低,p57~(kip2)蛋白表达均增高,但仅E_2+ICI1827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组及对照组JEC细胞中均无ERα蛋白表达。结论 JEC细胞不表达ERα蛋白。ICI182780有较强的拮抗雌激素的作用,可能通过下调JEC细胞中ERβ蛋白表达,诱导p57~(kip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TAM则对JEC细胞生长有较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联合检测ERα、ERβ、p57~(kip2)蛋白在EC中的表达,对EC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基因检测指导的华法林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利伐沙班组(n=80)和基因检测组(n=80)。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基因检测组根据cyp2c9及vkorc1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华法林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利伐沙班组利伐沙班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依从性,均高于基因检测组(P 0. 05);利伐沙班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基因检测组(P 0. 05);利伐沙班组治疗后6个月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均高于基因检测组(P 0. 05);利伐沙班组治疗后6个月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肉眼血尿、皮肤及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基因检测组(P 0. 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中抗凝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且药物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人子宫内膜样癌(EC)Ishikawa细胞(高分化)中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及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含3种不同浓度雌二醇(E_2)(10~(-6)、10~(-8)、10~(-10)mol/L)的培养基培养Ishikawa细胞24、48、72h,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浓度E_2组Ishikawa细胞增殖明显(P0.05),高浓度E_2组细胞增殖不明显(P0.05)。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中浓度E2组Ishikawa细胞密度增加,部分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轻微肿胀,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其肿胀程度增加;高浓度E_2组Ishikawa细胞密度减少,较多细胞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可见细胞凋亡现象,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线粒体、内质网弥漫肿胀、空泡化,细胞凋亡增多。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随着E_2作用时间延长及浓度增加,p57~(kip2)、Cyclin D1与CDK4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P0.05),其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均在高浓度E_2组表达最高,而p57~(kip2)蛋白在低浓度E_2组表达最低,Cyclin D1与CDK4蛋白在对照组表达最低。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_2浓度较低时可能以上调Cyclin D1与CDK4蛋白表达为主,发挥正向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E_2浓度较高时可能以上调p57~(kip2)蛋白表达为主,从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还可导致较强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正>医源性血管损伤(IVJ)是外周血管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发生在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选取我科处理的51例血管损伤,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处理血管损伤51例,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31~78岁,平均52.3岁。从损伤到血管外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治疗重度下肢缺血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治疗的重度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起下肢缺血的原因,患者分为2组:动脉硬化闭塞(ASO)组,共2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组,共43例。采用临床症状及下肢血流改变进行疗效评价,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3年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SO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流灌注参数在6个月内明显改善,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又逐渐恶化至术前水平;TAO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流灌注参数在改善后能得到长时间维持(P0.05)。随访结束,ASO组免截肢率为17.2%,TAO组免截肢率为65.1%(F=15.99,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度下肢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重度下肢缺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内皮祖细胞促进机体血管新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内皮祖细胞的定向分化和扩增的问题是影响其疗效和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贴壁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另外,分别以0.05,0.1,0.2BU/mL巴曲酶培养贴壁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说明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巴曲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加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0.1BU/mL浓度作用显著,且作用时间与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内皮祖细胞促进机体血管新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内皮祖细胞的定向分化和扩增的问题是影响其疗效和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目的:观察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扩增和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细胞培养板中,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贴壁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另外,分别以0.05,0.1,0.2BU/mL巴曲酶培养贴壁细胞,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说明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巴曲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加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0.1BU/mL浓度作用显著,且作用时间与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7月我科采用PTA治疗的34例(38条患肢)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条患肢PTA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35/38),平均随访8(3~18)个月,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1±0.12上升至0.82±0.05(P0.01),总的肢体保全率为91.4%。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3%(5/38)。结论 PTA治疗膝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短期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截肢率,是一种治疗膝下动脉病变至下肢缺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