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交通运输   3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介绍了柴油机三大块预装方式计划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过程及实施中产生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浮置板轨道设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颜华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2,(4):12-15,1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运营所产生的振动及噪声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本文简述了地铁减振降噪的必要性,以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减振轨道类型,并着重介绍了浮置板减振轨道的设计和在广州地铁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了准确而又高效地评价道砟垫的隔振性能,本文建立单自由度阻抗模型和多自由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对比刚性基础上的有砟轨道铺设道砟垫后的加速度插入损失,并与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论:(1)在0~200 Hz频段内,单自由度阻抗模型和多自由度车辆-轨道耦合模型都能有效的评价道砟垫的隔振性能,但前者计算简便、力学概念清晰,具有更强的工程实用性;(2)道砟垫隔振作用具有频率选择性,即它只能在某一频段内才具有明显的隔振作用,而其他频段隔振作用甚微甚至会放大振动;道砟垫隔振作用最显著频率为铺设道砟垫前系统的固有频率,此处加速度插入损失达到16.3 dB之多;(3)隔振效果最差,即放大振动最明显频率为铺设道砟垫后系统的第一阶共振频率,这个频率在设计道砟垫时应予以重视,避免与要求被隔振结构的固有频率重合;(4)本文提出的单自由度阻抗模型,对铁路有砟道床的隔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弄清楚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区间轨道刚度和岔区轨道刚度特性,为提高列车过岔的舒适性及延长轨道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文提出了区间轨道与岔区轨道间轨道过渡段的设置及其设计。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理论,分析了遂渝线区间及道岔区无碴轨道刚度的特性。研究结果:区间轨道与道岔区轨道间存在着较大刚度差,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无碴道岔区的轨道刚度约是区间线路的2~3倍,应设置轨道刚度过渡段。研究结论:道岔前后轨道刚度差可采用分级过渡的方法,每一级刚度取18孔轨枕间距左右,将钢轨挠度变化率控制在0.3 mm/m以下,由此确定的过渡段结构动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土路基上板式轨道结构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土路基上板式轨道结构的受力,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从应力极值的角度研究了底座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底座厚度减小使底座各向应力略微增大,降低基床最大压应力,但对轨道板受力影响很小;底座宽度增加使基床最大压应力明显降低,但对轨道板和底座受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为对标准Ⅲc型轨枕进行外形优化及揭示轨枕优化前后道床横向阻力特性,针对Ⅲc型轨枕特定部位增设混凝土加宽(加厚)块,形成3种框架式轨枕,结合道床横向阻力测试实验,分析对比不同道床断面形式下(砟肩宽度300 mm堆高0 m;砟肩宽度500 mm堆高0 m;砟肩宽度500 mm堆高150 m)各框架轨枕与标准Ⅲc型轨枕道床横向阻力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道床断面型式下,各型框架轨枕均能有效增大道床横向阻力,相较于标准Ⅲc型轨枕,A型框架轨枕(轨枕承轨台双翼缘型)可提升道床横向阻力37.8%~50.8%,B型框架轨枕(枕中截面十字型)可提升道床横向阻力25.5%~41.0%,C型框架轨枕(轨枕承轨台下底部加厚型)可提升道床横向阻力13.3%~23.0%.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轻量化推动胶接技术在车身中的应用,但湿热的汽车服役环境对胶粘接头的力学性能存在不利影响。该研究利用试验方法揭示一种环氧胶黏剂及其接头的湿热老化规律,制作了单向拉伸和缺口拉伸形式的胶黏剂本体试样,以及双悬臂梁剥离和十字拉伸剥离形式的胶粘接头试样,比较了本体和接头的初始、湿热老化和恢复性能。结果表明:胶黏剂本体的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失效应变和能量吸收均随湿热老化而降低;烘烤除湿后,各性能恢复程度不一;湿热老化导致胶黏剂与母材界面的粘接强度降低,但在烘烤除湿后显著恢复。因而,在对湿热老化后粘接车身的强度进行分析时,要考虑胶本体和界面,并按最坏情形设计。  相似文献   
20.
韩义涛  姚力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8):44-48,65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拟在高速铁路的土路基上铺设无砟轨道,由于高速铁路的轨道要求有更高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因此本文从车辆-轨道耦合大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土路基与刚性基础的过渡区段的动力特性,以期为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土路基-刚性基础过渡段模型,编制了动力学仿真计算程序,对过渡段的动力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 研究结论:在土路基-刚性基础过渡区段,轨道基础刚度差产生动力作用不是很大,但钢轨挠度变化显著;差异沉降对轮轨系统的动力作用十分剧烈,考虑30mm/10m的差异沉降,车体加速度达到1.0m/s。时,接近舒适度管理目标值0.13g;随着速度的提高,动力作用加剧,当运行速度从250km/h提高到350km/h时,最大轮轨垂向作用力从92kN提高到104kN,而最大车体加速度从1.0m/s^2提高到1.4m/s^2,此时已经超过了安全限值;过渡段的设置长度宜以车体加速度为主,最大差异沉降为30mm的过渡区段,过渡段的长度可以设置在25—30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