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球科学   2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碱性花岗岩分布于西藏羌塘北部的花岗岩带内,岩石K2O Na2O含量达11.27%~12.02%,具高铝、高碱、低铁镁组分的特征,属碱性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性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形成该岩体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加厚陆壳的中下部,反映了研究区古特提斯闭合后经历了陆内造山阶段.霞石正长岩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248.7Ma±2.6Ma,相当于早三叠世晚期.碱性花岗岩的出现是西藏西北部古特提斯造山带崩塌开始的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龄为101.42Ma±0.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闭合后继续向北发生陆内俯冲,是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所涉及的6条河流(泥曲、达曲、色曲、杜柯河、玛柯河、阿柯河)坝址处均无实测的径流资料,开展该地区的水文研究属于无资料水文预报问题(PUBs)。利用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年际变化绝对比率P和不均匀系数α对坝址下游的朱倭、朱巴、足木足、绰斯甲4站的实测年径流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为各坝址径流年际变差系数Cv为0.15~0.26,表明调水区的多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年际变化绝对比率P为1.88~3.00,其中朱倭站的径流年际变化最大,最大径流量是最小径流量的3倍,绰斯甲站的最大径流量是最小径流量的1.88倍,4站的径流变化都不剧烈;径流不均匀系数α为0.58~0.75,表明该流域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为均匀;利用水文比拟法对坝址处的径流进行了计算,并根据R/S分析法对坝址处径流序列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各坝址处的年径流序列的赫斯特系数均大于0.5,说明各径流序列的未来趋势具有持续性,即未来趋势与历史呈正相关,6个调水坝址中只有扎洛和克柯处的径流未来是减少的,其余坝址处径流都是增加的,这样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的河流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童劲松  刘俊  钟华明  夏军  鲁如魁  李运怀 《地质通报》2007,26(12):1654-1664
藏南洛扎地区广泛分布有近东西向产出的基性岩墙群,主要侵位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及其以前的地层中,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成岩年龄138.0Ma±3.5Ma。基性岩墙可以划分为2种主要类型:一类低K(K2O=0.06%~0.54%),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低[∑REE=58.95×10-6~115.5×10-6,(La/Yb)N=0.23~2.94],亏损LILE;另一类富K(K2O=1.22%~1.67%),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REE=199.97×10-6~381.47×10-6,(La/Yb)N=6.57~11.5],富集LILE而亏损HFSE。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墙为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的大陆板内岩浆侵入体,可能分别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和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基性岩墙群是新特提斯洋晚期大规模扩张的产物,标志着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强烈的拉张、裂离和岩石圈伸展减薄、软流圈上涌的构造环境与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1  
夏军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517-526
华北缺水及其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由于山区与平原径流明显减少和过量开发水资源,造成了地下水漏斗加深、平原区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地表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影响到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海河流域为重点对象,通过国内外学科前沿进展综述,指出华北地区缺水及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背后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作用与发展演化的背景,强调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提出华北地区水资源安全的水循环基础与应用问题研究的若干建议与思考。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华北地区水循环过程,水体运动与污染物质输移及其与生态环境演变耦合机制,阐明华北地区"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的成因规律,特别是人类活动的驱动分量,提出生态环境修复的理论基础,不仅对变化环境下流域水环境演变的地学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已有的数据、理论和模型为基础,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地对MTCLIM模型的辐射估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模型参数作了重新估计。经过改进后,辐射子模型中的参数B的变化不再用月平均温差表示,而是用月平均水汽压来表示。交互验证估计参数的方法能消除不良数据的影响,获得较好的模拟效果,最后估计的参数T0 nadir.dry、α、C、a和b分别为0 823、0 000039、1 7、0 0173和0 0000122。与用原来参数估计的结果相比,参数估计后预测的日总辐射结果有明显改善,相关系数R2从原来的0 55~0 73提高到0 65~0 82,总平均绝对误差从原来的3 81MJ/m·d-1降低为2 90MJ/m·d-1,减少了约1MJ/m·d-1。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初步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的研究,综述了黄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和基本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水文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在分布式水文模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未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降雨径流过程驱动因子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降雨径流过程的驱动作用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降雨过程的影响, 第二是下垫面变化的影响. 通过179场室内降雨径流模拟实验发现, 无论是降雨历时还是降雨强度都会影响汇流的滞时, 这与传统的假设有明显的矛盾. 尤其是在降雨历时小于全面汇流时间和较小的降雨强度下这种非线性关系的影响十分明显. 由此可以推定, 单位线用于南方湿润地区的降雨径流过程模拟更为合理, 而在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于降雨强度变化快, 降雨历时短, 所以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降水条件. 这也说明了过去的水文模型在北方地区的产汇流效果不好的原因. 降水历时较小时, 流域的汇流特性有较为剧烈的变化, 因为此时流域未达到全流域汇流, 这反映了实际北方降雨径流情况, 因此单位线使用时必须进行适当的非线性校正. 当降雨历时大于流域的全面汇流时间以后整个流域达到蓄泄平衡, 适用于南方长时间降雨径流关系和产汇流的基础理论研究. 在充分降雨条件下, 洪峰流量、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 而与下垫面无关, 降雨强度与峰现时间成负线性关系. 流域的调蓄量与降雨强度和洪峰流量呈线性关系, 受下垫面影响和作物截留作用十分明显, 而与作物截留的位置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南羌塘石炭纪-二叠世地层中侵入大量的辉绿玢岩岩墙群,其侵位时代为晚古生代。区域资料显示,这一时期该地区处于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与洋脊型、洋岛型及典型的大陆裂谷玄武岩都有明显区别,显示出大陆拉张带(或初始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特征。辉绿玢岩是冈瓦纳被动陆缘在晚古生代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5  
由于中国西部水文循环的地区特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使得中国西部开发面临十分现实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从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研究基础科学问题。同时,对21世纪中国西部流域水循环科学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核心的方面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演变规律是什么?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如何估算生态需水量?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究竟能够承载多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合理分配与调控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