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4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文章介绍了目前“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软件和规划基本原理课程缺乏等问题,指出任课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项目提高教学水平,并提出以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立旅游规划多功能实验室,提高硬件水平,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支撑;提高景区参观学习的有效性,尽量增加学生参与旅游规划项目的机会;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4日,中共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天,新华社联合中国移动创办了“十七大手机报”。新华网承担了编辑“十七大手机报”的任务。“十七大手机报”开设了大会进程、报告解读、代表风采、大会花絮、手机博客故事、互动话题等栏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3.
民族发展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切实解决苏联民族问题,斯大林以苏联民族实际为基点,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要着力培养非俄罗斯民族干部,充分发挥其"领头羊"作用;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基础工业,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这样才能实现消灭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实现共同繁荣。时至今日,诸多观点仍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对实现教育公平、维护民族团结与民族地区稳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还存在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些问题,只要以教育资源配置为根本,从政府引导、评估体系与督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着手,仍能为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找到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6.
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现象是近年来旅游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一些高校的旅游院系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少数高校因此撤销了旅游管理院系或停办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培养旅游创意人才。  相似文献   
17.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官吏交流制度,以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的管理;重视先进经济文化传播,以推动南中经济社会发展;因俗而治,以笼络南中各少数民族等措施。而对西部、西北少数民族,也是怀柔和抚与军事镇压两手并用。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思想和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蜀汉政权的巩固有着积极意义。诸葛亮"和抚怀柔"民族政策思想对当下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仍不乏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民族理论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民族理论的剔除与汲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及主政大西南时期民族实践工作的总结与提炼;对“文革”期间民族工作及原苏联列宁后时代民族工作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民族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民族理论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民族理论的剔除与汲取;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及主政大西南时期民族实践工作的总结与提炼;对“文革”期间民族工作及原苏联列宁后时代民族工作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进程影响北川各民族的族际通婚,通过对北川羌、汉、藏等3个民族间通婚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北川羌族自治县族际通婚呈良好发展态势,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谐融洽的;地缘网络虽是影响族际通婚的主要因素,但汉族中却表现不明显;教育水平对族际通婚有着相当重要影响;家庭背景、职业收入等因素就族际通婚也有一定影响力,但影响力相对较弱,远不如个人情感等因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