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用MM5模式数值模拟了0010号“碧利斯”台风登陆福建的过程,表明MM5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主要雨带及其分布特征。物理量场分析指出,本次福建沿海地区暴雨产生的物理机制主要有:台风登陆福建前后福建沿海地区上空层结相当不稳定;由于台风环流非对称性,台风中心北侧中低层有很强的风速、相对湿度、正涡度、辐合、垂直速度:暴雨区高低层存在正负螺旋柱;暴雨区高层存在正湿位涡、低层负湿位涡中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双向嵌套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MM5V3对0519号台风"龙王"登陆福建前后过程(2005年10月2日08:00-3日08:00)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效果较理想的基础上利用其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对"龙王"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登陆前后除暖中心在台风中心最强外,其它物理量的极值一般都出现在离台风中心100~200km区域;(2)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后虽然在热力、动力和环流上还保留有热带气旋的一些分布特征,但在强度和空间分布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简要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分析方法,并用NCEP 1°×1°格点资料计算了Q矢量、Q矢量散度场及Q矢量锋生函数等物理量.从Q矢量流场、Q矢量散度场水平和垂直分布,及Q矢量锋生函数场分布等方面,对2005年5月5日福建前后两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Q矢量分析方法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106a来登陆福建台风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106a(1900~2005年)来登陆福建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分析.登陆福建的台风每年平均1.66个,均方差1.27个.通过滑动平均和小波变换分析,表明近106a来登陆福建台风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年登陆台风数的变化具有准16a的年代际周期,1936年前存在着准8a的年际周期,1936年后存在着5~8a的年际周期.登陆时段为6月16日至10月14日,集中于7~9月,以8月最多.登陆台风有多种类型,路径复杂多样.台风造成的风、雨、潮灾害十分严重.台风影响期间,最大平均风速达60m/s,最大阵风达70m/s;最大过程雨量大于1000mm;最大雨强30min雨量达147mm;暴潮增水最高达2.52m.  相似文献   
16.
MOS温度预报中最优训练期方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 模式细网格地面气温为预报因子,设计多种训练期方案进行2014—2015年福建省气象站每日两次1~7 d的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 (model output statistics) 预报,并进行检验和改进。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法为取预报日之前和前1年预报日之后相同日数的样本混合而成,分1年期或多年期。结果表明: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优于滑动训练期方案和传统季节固定期分类方案,且2年期优于1年期。以不同周期确定最佳训练期日数的方案应用对比显示,以年为评估周期优于以月为评估周期以及更短时间周期。在2015年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MOS预报中,基于上年度评估所得最佳训练期日数,2年期准对称混合滑动训练期方案较ECMWF模式细网格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优于预报员预报,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影响广西的两个非对称结构TC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地形作用等方面对两个路径不同,但造成广西南部强降水却相似的云系呈非对称分布的热带气旋(TC)“温比亚”(1306)和“科罗旺”(031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温比亚”过程发生在500 hPa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副高位于TC的东北侧有利于“温比亚”西北行,“科罗旺”过程发生在副高减弱东退的环流形势下,副高位于TC的北侧,造成“科罗旺”西北偏西行,在琼州海峡附近登陆后“科罗旺”移动路径比“温比亚”偏南。(2) 200 hPa强盛的南亚高压影响下TC的流出气流中心偏于TC中心的南侧,是两次过程TC非对称结构的根本动力原因。(3) 两次过程TC中心南侧低层强辐合与高层强辐散的配置,整层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大值区主要分布在TC中心的南侧,决定了云系的非对称分布。(4) 两个TC的假相当位温(θse)、相对湿度(RH)均呈准对称分布,表明热力因子不是其非对称结构的主要因子。(5) “温比亚”影响广西时,广西南部处在其移动路径的左侧,受偏西气流影响,东北-西南向分布的地形作用不明显,强降水由偏于TC中心南侧的云系造成;“科罗旺”影响广西时,广西南部位于其中心北侧少云区,处于其移动路径的右侧,东南气流与山脉垂直,强降水由地形抬升作用引起的新生强对流云团引起。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资料和NCEP每6h一次的全球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1°),对2011年福建省雨季首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处于中层的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和西风槽后西北气流的交汇区、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南侧辐散区、低层切变及地面锋面附近辐合区,有利于强降雨过程产生.强降水期间,福建省处在高能区,且大气不稳定和水汽输送条件充沛.本次过程,福建省水平运动锋生较强,强锋生带有利于低层辐合.强降水区和水平运动锋生场相对应.湿位涡的子项即经向涡度和相当位温经向梯度的相互作用项负值中心及强负值区与锋面降水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湿位涡子项在华南前汛期两类暴雨中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湿位涡的正压项(ζMPV1)和斜压项(ζMPV2)两子项出发,应用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动态合成分析法,分别分析ζMPV各子项在华南前汛期连续性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过程中的特征,并用双雨带过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低层ζMPV2的子项(ζ22),对华南锋面降水诊断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强降水分布结构特征及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诊断能力,不足之处是其强弱并不能直接指示降水的强弱。锋面强降水中心附近的低层ζMPV1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反相关性。低层强ζMPV1负值对暖区强降水具有潜势预报能力,但其负中心位置或分布结构不能表征降水中心位置及其分布。ζMPV2及其两子项对暖区暴雨无明显诊断能力。以上所得结论物理意义明确,有助于预报员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更好地使用湿位涡。  相似文献   
20.
影响福建沿海的0010号"碧利斯"台风暴雨的地形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MM5模式,以2000年10号(0010)台风“碧利斯”为个例,选取台风登陆前后时段,采用不同地形高度来模拟该时段台风暴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福建东部沿海的特殊地形对登陆福建中部沿海的台风暴雨有着明显的增幅作用.用3个不同区域每隔3h面雨量作比较,并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垂直风速及不同时段的水平流场进行分析,可见其地形对台风暴雨的最大增幅作用发生在山脉迎风坡的地形坡度与气流正交速度乘积最大的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