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价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免疫低下小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方法:ICR小鼠sc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造成肺炎模型,造模同时及造模前ig 20,10,5 mL·kg-1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4 d后观察肺部炎症、计算肺指数,死亡率和生命延长率,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病毒载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免疫因子的含量。结果: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性给药或预防性给药后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FM1株和PR8株感染后免疫低下小鼠的肺指数、降低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显著降低小鼠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明显升高小鼠血清中CD4/CD8的比值。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造成的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并比较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消融术治疗的有效性是否优于单纯微创迷宫消融术。方法纳入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2017~2018年行微创迷宫消融术术后3个月维持窦性心律患者108例,其中男82例、女26例,年龄(56.5±9.4)岁。其中50例为杂交手术(HA)组,补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另外58例为单纯外科(TEA)组。全组患者接受至少24个月的随访。结果总体随访时间为17.3~41.8(26.9±6.1)个月。H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8.2~40.6(27.5±5.7)个月,TEA组为17.3~41.8(26.4±6.7)个月,HA组和TEA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无抗心律失常药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96.0%、90.0%、83.7%、83.7%和79.3%、75.9%、67.3%、63.1%(HR=0.415,95%CI 0.206~0.923)。结论分站式杂交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优于单纯微创迷宫消融术,空白期过后补充行导管消融术,与未行导管消融术比较,其可使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倒"U"法与传统方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s,V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并行导管消融术的RVOT V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消融方法分为传统消融组及倒"U"组,结合两组随访结果对比两组之间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共有1 086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834例患者使用传统方法消融,252例患者使用倒"U"法消融。常规消融组消融成功率88.37%(737/834),倒"U"法消融组成功率94.05%(237/252),倒"U"法消融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消融组(P=0.009)。传统消融组有50例进行再消融,其中36例患者使用倒"U"法消融成功且随访无复发,2例倒"U"法消融后仍复发。传统消融法术中严重并发症3例,均为心脏压塞,消融靶点均位于右心室游离壁。倒"U"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相比传统消融方法,倒"U"法消融成功率明显增加,减少了再消融次数,并发症少。倒"U"法消融RVOT VA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和/或自发显影(SE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7.1±11.9)岁,男1046例,女498例,阵发性房颤1297例.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结果分为两组:LAT和/或SEC组(109例)和无LAT和/或SEC组(143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发生房颤时间、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T和/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AT和/或SEC组:LAT 53例(3.4%),血栓均位于左心耳;SEC 56例(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及长期持续性房颤(OR=1.7,95% CI 1.1~2.4)、女性(OR=1.7,95% CI 1.1~2.7)、心肌病(OR=2.8,95% CI 1.3~5.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OR=6.0,95% CI2.0~18.2)、左心房内径(LAD) ≥40 mm(OR=7.1,95% CI4.4~ 11.4)为LAT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AD≥40 mm、LVEF≤0.40是LAT或SEC形成的最强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房颤栓塞事件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注射液体内抗流感病毒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评价新、老两种鱼腥草注射液制剂在体内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防治作用。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和PR8株, 滴鼻感染正常小鼠和免疫低下小鼠造成肺炎模型, 分别进行治疗性和预防性给药, 观察小鼠肺指数。结果显示: 鱼腥草注射液新、老两种制剂对两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均有明显治疗作用, 且小剂量时新制剂对FM1株治疗作用优于老制剂; 新、老两种制剂对两种病毒感染免疫低下小鼠引起的肺部炎症有明显预防作用, 且小剂量时老制剂对PR8病毒株的预防作用优于新制剂。鱼腥草注射液可改善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症状, 降低H1N1感染小鼠的肺指数, 在体内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可停”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研究,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以“三叉神经痛可停”口服,对照组予以苯妥英钠口服,疗程21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结论:“三叉神经痛可停”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42例患者中男8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5.25;年龄12~77岁,中位年龄39岁;甲状旁腺癌2例,甲状旁腺腺瘤29例,甲状旁腺囊肿11例.临床表现有颈部肿物40例次、骨质疏松或骨纤维囊性变34例次、泌尿系统症状29例次、声音嘶哑7例次、消化性溃疡4例次、呼吸困难及吞咽受阻症状3例次、胸腔内肿物3例次、淀粉酶升高2例次等.术前定性检查采用血清钙离子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术前定位检查分别采用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甲状旁腺腺瘤29例经手术治疗,28例症状缓解,1例手术后23个月复发;甲状旁腺囊肿11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未见复发.甲状旁腺癌2例均经手术治疗,分别随诊28个月和50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 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结合B超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CT、MRI有助于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甲状旁腺囊肿行单纯肿物切除术,甲状旁腺腺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为双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癌的首次手术应为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升麻提取物SMT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HePG2.2.1.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对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含量进行检测,评价升麻各提取物SMT75%醇提物(SMT1)、SMT总皂苷(SMT2)、SMT总有机酸(SMT3)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结果升麻提取物,体外均具有明显抗HBV活性。与模型组比较,SMT1的每毫升0.016~0.032 g生药给药组、SMT2的每克0.018 g生药给药组、SMT3的每克0.010 g生药给药组细胞上清液中HBV-DN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麻提取物SMT有待进一步提取、分离研究,对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50例喉鳞癌复发患者的相关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首次治疗方法及病理情况与肿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1992年至2008年所收治的50例复发性喉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复发性喉鳞癌共50例,其中局部复发21例(42%),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54%),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2例(4%);复发喉鳞癌病理中Ⅰ~Ⅱ级19例(38%),Ⅲ~Ⅳ级31例(62%);局部病灶T1-224例(48%),T3-426例(52%);首次治疗全喉或近全喉切除21例(42%),其他治疗如部分喉切除20例(40%),放化疗等9例(18%)。再次治疗采取部分喉切除、全喉切除及(或)淋巴清扫术合并放化疗。其中局部复发组5年生存率33.33%(7/21),颈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29.63%(8/27),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0%(0/2)。术后复发时间8~4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3个月。结论:喉鳞癌治疗后复发同病理分级、首次治疗方法有相关性,与局部病灶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对复发喉鳞癌的治疗应以根治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评估双硫仑(disulfiram,DSF)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梯度的DSF联合Cu(DSF/Cu)处理人胰腺癌PANC?1和PATU8988T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选取IC50浓度的DSF/Cu处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并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基因45A(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45A,GADD45A),G2/M周期特异性蛋白CCNB1、CDC25C、CDK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同时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P38和JNK蛋白磷酸化水平;siRNA干扰试验检测抑制GADD45A基因后细胞相对活力、细胞周期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DSF联合Cu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DSF浓度增加而增加。DSF/Cu可明显上调GADD45A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G2/M期阻滞,抑制G2/M周期特异性基因及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表明DSF/Cu处理PANC?1细胞和PATU8988T 细胞24 h后GADD45A表达量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1.4和7.99倍(P均<0.001);相应地,PANC?1细胞和PATU8988T 细胞CCNB1、CDC25C、CDK1表达量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31%、35%和37%(P均<0.05)及48%、24%和29%(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与RNA表达结果相对应,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趋势。同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siRNA?GADD45A干扰后细胞活力增加,G2/M细胞比例降低,MAPK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DSF/Cu可通过上调GADD45A并激活JNK/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周期G2/M阻滞,进而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