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5例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分析胆管结石并胆系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185份胆汁标本中共分离12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7.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1株,占73.39%,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5.48%、11.29%和8.87%;革兰阳性球菌33株占26.61%,主要菌株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5.32%、8.8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2.18%和92.86%、52.27%和21.43%;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耐药率<10.0%;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胆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病原菌谱出现了新的改变,临床对胆管结石并胆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肝癌热消融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探讨其免疫增强的相关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s细胞的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Tregs比例分别为(3.66±0.42)%、(11.75±1.21)%、(5.74±0.65)%(F=12.64,P0.01)。各组中淋巴细胞Foxp3的表达量分别为(0.331±0.051)、(0.762±0.104)、(0.446±0.052)(F=11.37,P0.01)。结论下调Foxp3表达抑制CD4+T细胞向Tregs分化可能是热消融免疫增强作用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Vrian Trilogy锥形束CT(CBCT)分析盆腔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疗临床靶区(CTV)外放到计划靶区(胛V)提供数据参考。方法3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真空袋固定,首次治疗均需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匹配,获得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偏移数据,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其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1.73±0.62)mm、(5.63±0.13)mm、(2.81±0.52)mm;经纠正后的误差明显降低,且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的再次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根据MPTV的计算公式(M=2.5∑总+0.7总σ),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58mm、11.82mm、6.45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78mm、2.84mm、2.14mm。结论使用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并为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评价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457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了HBV血清学标志(“两对半”)、Pre-S1抗原、HBVD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457例乙肝标本中,Pre-S1抗原阳性百分率为53.1%,与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3.239,P〉0.05);在具有不同HBV DNA载量的各组中,Pre-S1抗原与HbeAg阳性率都随着病毒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而Pre-S1敏感性和准确性要优于HbeAg(X^2=56.770,P〈0.01)。结论Pre-S1抗原与HBV DNA具有高度相关性,能敏感的反映乙肝病毒的感染与复制情况,在乙型肝炎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瀚  黄荣  蒋军 《肿瘤学杂志》2019,25(5):402-404
摘 要:[目的] 探讨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影响。[方法] 选取4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放疗前后CTCs数目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各亚组治疗前后CTCs数目的改变。[结果] 放疗前CTCs数目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及临床分期的无关。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CTCs数目下降明显(P<0.001);男性、年龄>60岁及吸烟患者治疗后CTCs数目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CTCs数目,但不同患者异质性较大,需个体化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8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1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1例中,仅6例术前确诊为胰腺囊性肿瘤,术前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4例,误诊为胆总管囊肿1例,误诊率为45.4%.行胰头部囊性肿瘤切除术2例,胰体尾部切除和脾切除术3例,囊性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3例,囊肿活检,囊腔内置管引流术1例.内引流术后并发胰性腹水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常规行胰腺B超和CT检查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有效方法,避免误诊和积极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胆源性腹痛是胆囊切除术后排除炎症、结石、狭窄和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后由胆道和奥狄(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所致的右上腹痛,发生率为5%~14%[1],是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笔者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胆舒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4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后肝癌破裂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瀚  蒋力生  翟宏军 《华西医学》2004,19(2):281-281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usound,HIFU)即海扶刀,是近年来兴起治疗肿瘤的手段,用于肝、肾、骨、乳腺等肿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其并发症的报道比较少。我院自2001年来经海扶刀治疗原发性肝癌46例,转移性肝癌12例,其中1例出现术后肝癌破裂出血.本文就其原因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由深圳希莱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IMS-972型电解质析仪,是国内多家县(市)级医院检验科,装备的自动化分析仪器。该机可快速、准确地分析全血、血清、血浆、脑脊液等体液中艮、Na^+、CI^-、Ca^++离子的含量。但该仪器有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故障,我科在使用该机时,发现了如下几种故障,并找到了相应对策,今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腺体尾部病变行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 对我院200r7年3月至6月间收治的3例胰腺体尾部病变患者.施行保留脾脏与脾脏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术中仔细解剖胰腺体尾部,显露牌动静脉,不离断脾动静脉和胃短血管,不游离脾脏.术后在胰腺断面常规放置引流管.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并发胰瘘1例、并发创伤性胰腺炎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保留脾脏和脾脏血管的胰腺体尾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病变、尤其是儿童患者,本手术应作为首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