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6篇
生物科学   7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用含Triton X-100的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测定了贵州省108例苗族新生儿脐带血胎儿血红蛋白(HbF)中。~Gγ/~Aγ值。显示107例(占99.07%)新生儿的~Gγ值在55—78%之间,均值与标准差为70.42±3.45;高~Gγ值者1例(占0.925%);低~Gγ值者未发现。用Large-pore Vydac C4柱反相高效液相层析法对108例样本进行了~Aγ~T基因频率(f~4γ~T)分析,f~4γ~T为0.0648。  相似文献   
712.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在3只人工培育的幼年绿海龟背甲上安装微型卫星追踪器,通过全球Argos系统开展追踪监测,旨在研究海龟洄游路线以及海流、海水叶绿素浓度等因子对洄游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幼龟洄游方向与同期海流趋同,洄游路线与历年产卵后母龟大体相似;洄游平均速度为0.2~1.8 km·h~(-1),洄游距离68~949 km;觅食场海水叶绿素浓度为1~2 mg·m~(-3)。揭示南海台湾至海南近岸海域间可能存在绿海龟洄游通道,绿海龟的洄游可能与食性及海流有关,开展增殖放流应充分考虑季节、海流等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13.
利用不同颜色的篮子模拟雌雄个体、不同颜色的小桶模拟精子库和卵细胞库和不同颜色的小球模拟雄配子和雌配子,用塑料棍连接起来代表受精作用,组成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学生分别从不同颜色的篮子中抽取小球对,分拆后放进不同的小桶中,再从中抽取小球模拟自由交配,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实际教学应用表明,以该实验进行基因频率变化的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解题正确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14.
目的 蝙蝠耳蜗外听毛细胞产生的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信号包含有耳蜗基底膜运动的相关信息。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蝙蝠CM信号与其接收声波频率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蝙蝠耳蜗神经对回声定位的影响机制。方法 通过在腹侧耳蜗核放置一组金属电极,记录并分析FM蝙蝠(EptesicusPipistrellus)CM信号对猝发声(tone burst)的刺激响应。结果 两种不同种类的FM蝙蝠(EptesicusPipistrellus)在高声压刺激时,CM信号均值频率响应曲线均表现出在较窄的特定频率段发声明显凹陷。对于Eptesicus,其CM信号均值频率响应曲线在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的截止频率(terminal frequency,TF)两侧均有明显波谷,这些波谷凹陷从15 kHz起以 15 kHz的频率间隔重复出现;对于Pipistrellus,CM信号均值频率响应曲线仅在一次谐波两侧有明显波谷。结论 CM信号表现出的抑制作用与FM蝙蝠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TF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耳蜗神经对特定频率会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有助于蝙蝠提取调制到TF附近的目标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715.
目的 光泵磁强计(optically pumped magnetometer,OPM)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新一代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多轴探测设计下具备了对传统MEG信号“盲区”的检测能力,为脑内功能活动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技术工具。本文旨在探讨双轴OPM-MEG在测量真实生理反应时的信号分布差异特征。方法 采用9通道OPM-MEG对10名健康受试者的听觉相关频率跟随反应进行检测。通过每个被试1 000个试次的数据采集,获取所有通道头皮切向(Y轴)和径向(Z轴)的磁响应信号。结果 研究显示,双轴OPM-MEG记录到的信号在强度和分布上与传统MEG存在明显区别。双轴信号明显强于传统MEG,且传统MEG难以记录的切向信号显著强于径向信号。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双轴OPM-MEG在测量真实生理信号方面的能力,并且双轴测量能够获取更丰富的信息,特别是可能存在于传统MEG测量盲区中的脑功能活动信号。这为基于传统MEG记录的神经电活动模型带来了重大更新。双轴OPM-MEG的多轴记录特性在脑科学研究和脑疾病诊断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这项研究初步展示了双轴OPM-MEG在听觉诱发信号研究中的价值,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