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08篇
生物科学   10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目的:针对人源HDAC2外显子拼接功能区(CDS)基因,运用双管法突变体构建技术,构建HDAC2去乙酰化酶功能失活的片段缺失与关键位点突变体,检测突变体的SUMO化修饰E3连接酶功能活性,探究此HDAC2新功能是否受到其固有的去乙酰化酶功能的影响.方法:设计HDAC2 100-322位氨基酸密码子缺失的片段突变体引物与142位H→A点突变体引物,利用HDAC2的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为模板,通过耐热Fusion酶PCR反应双管扩增相应的单链DNA,并经退火、模板酶切、乙醇纯化、感受态转化、抗性平板筛选、测序鉴定获得两种HDAC2去乙酰化酶功能失活的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印迹检测突变体质粒在细胞中的表达,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实验检测其SUMO化修饰E3连接酶功能活性.结果:成功构建HDAC2去乙酰化功能失活的片段缺失突变体pcDNA3.1/HDAC2 (DEL 100-322AA)与关键位点突变体pcDNA3.1/HDAC2(142 H→A).C-myc标签的免疫印迹检测显示两种突变体在细胞中可稳定表达.将突变体转染进入三种细胞,LUC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仍具有E3连接酶功能活性.结论:HDAC2的E3连接酶功能不依赖于其去乙酰化酶活性,并且E3连接酶功能结构域位于其序列C端.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选育高沥水性的螺旋藻新品系,显著降低藻粉生产中干燥的能耗。[方法]以用于工厂化培植的钝顶螺旋藻ZJU0115为出发品系,用组织匀浆-离心沉降法制得其原生质球,并先以0.6%EMS处理30 min再用2.4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经含0.02%黄原胶(xanthan gum)的Zarrouk's培养液筛选、藻丝单体分离培养、藻泥持水率和胞外多糖(EPS)等检测及生产培植试验。[结果]获得了一株产量、蛋白质和多糖含量与ZJU0115相当,而藻泥持水率和EPS含量分别下降5.9%和29.7%的突变体,命名为ZJU0115(HD)。超微结构与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亲本ZJU0115相比,ZJU0115(HD)藻丝表面更光滑,可能为酸性多糖的乳白状粘附物也更少;ZJU0115(HD)细胞内的多磷酸盐颗粒显著变小且呈弥散状;基因组DNA在随机引物S90的扩增产物中显示出多态性差异。[结论]ZJU0115(HD)在工厂化培植中生产性状好、高沥水性能稳定,藻泥的干燥能耗降低了近50%,它的育成与应用,有助于推进当前螺旋藻产业迈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3.
突变体是基因功能研究和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一个中品661 EMS诱变的株型突变体(it1)进行了表型和生理鉴定,旨在为该突变体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型紧凑,节间缩短,叶片变小呈深绿色且皱缩;突变体高度降低为野生型的2/3,但节间数目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别,说明it1株高降低是由每个节间长度缩短造成的,与节间数目无关;突变体的分枝数、荚数、粒数、叶柄长度及夹角、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木质素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为控制突变相关基因的定位、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育种利用提供了优良种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提高水稻诱变育种的突变频率及效果,本研究采用新型诱变源高能电子束(EB)辐照2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产生突变效应,并与传统~(60)Co-γ射线处理相比较,探索了高能电子束应用于水稻诱变育种的最适辐照剂量,分析了其M1代的生物损伤特点并统计了M2代部分可见农艺性状表型突变频率,探讨了高能电子束处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损伤效应和诱变效应。本研究为水稻的高能电子束诱变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The photosystem Ⅱ (PSII) complex of photosynthetic membranes comprises a number of chlorophyll-binding proteins that are important to the electron flow. Here we report that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has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light-harvesting complexes with an increased amount of some core polypeptldes of PSII, including CP43 and CP47. By mean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thermolumlnescence, we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Fv/Fm, qP and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in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In the chlorophyll lPdeflclent mutant, the decay of the 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 quinones (QA-) reoxidation was decreased, measured by the fluorescence. Furthermore, the thermoluminescence studies in the chlorophyll bdeficient mutant showed that the B band (S2/S3QB-) decreased slightly and shifted up towards higher temperatures. In the presence of dlchlorophenyl-dlmethylurea, which is inhibited in the electron flow to the second electron acceptor quinines (QB) at the PSll acceptor side, the maximum of the Q band (S2QA-) was decreased slightly and shifted down to lower temperatures, compared to the wild type. Thus, the electron flow within PSll of the chlorophyⅡ b-deficient mutant was down-regulat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aster oxidation of the primary electron acceptor quinine QA-via forward electron flow and slower reduction of the oxidation S states.  相似文献   
26.
27.
Li YJ  Ji YH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297-302
通道病理学是当今国际学术发展中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将针对有关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变异所导致的机体疾患,如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先天性肌强直等骨骼肌疾患,LQT3,原发笥心室纤颤等心脏病及其所涉及的钠通道突变体,通道的突变位点和电生理性质等一些研究资料与进展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28.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wo novel splice variants of human PD-L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 cell activation is dependent upon signals deliveredthrough the antigen-specific T cell receptors and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1,2]. The B7 family of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provides signals that are critical for both stimula-ting and inhibiting T cell…  相似文献   
29.
为了降低野生型葡激酶 (wild- type staphylokinase,wt- Sak)的免疫原性 ,对已构建的葡激酶N端缺失突变体 (ΔNSak) c DNA进行改造 ,将其主要的抗原决定簇编码序列突变为丙氨酸密码子 .该突变体 (ΔNMSak) c DNA与原核表达载体 p LY- 4重组后 ,转化大肠杆菌 JF1 1 2 5.经温度诱导 ,ΔNMSak获得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占全菌总蛋白的 60 % ,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包涵体经洗涤 ,8mol/L尿素溶解 ,稀释复性 ,离子交换色谱一步分离至电泳纯 ,纯度达 95%以上 ,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 ,比活性 8.5× 1 0 4 HU/mg.经 ELISA法、发色底物法测定 ,ΔNMSak与 wt- Sak制备的兔抗wt- Sak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显著降低 ,经抗血清温育后 ,wt- Sak活性下降程度远高于 ΔNMSak.ΔNMSak、wt- Sak分别免疫豚鼠 ,以 ELISA法测定豚鼠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效价 ,ΔNMSak组的抗体效价明显低于 wt- Sak组 ,表明 ΔNMSak的免疫原性显著下降 .  相似文献   
30.
陈琳  徐秀英 《生物技术》1998,8(2):16-18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特异性高,但半衰期短。本组构建了增强纤维蛋白亲合力和延长半衰期的t—PA突变体表达细胞株。测定工程细胞株基因拷贝数是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的一个方面。我们采用狭缝杂交法和SouthernBlot法对该细胞株t—PA基因进行了拷贝数测定,结果为30—60个拷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