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939篇
生物科学   26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采自农田中自然生长的植物群落中的香丝草为供体,以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蚕豆和典型的单子叶植物玉米的幼苗为受体,运用根尖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研究了香丝草的根、茎、叶和幼果4种器官水浸提液对受体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1)在香丝草不同器官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各时期均受到明显影响,细胞中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染色体环、染色体粘连及染色体滞后等多种染色体畸变。(2)香丝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对蚕豆幼苗根尖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玉米。(3)香丝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对蚕豆和玉米幼苗根尖的染色体畸变诱导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即水浸提液浓度越高,受体的微核率和畸变率越高,相应的有丝分裂指数越低,水浸提液的诱导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是简单的加和作用。(4)香丝草各器官水浸提液均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但整体化感效应表现为叶>幼果>茎>根,即叶片产生的化感作用最强。因此,香丝草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通过对受体植物生长点的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形态产生影响,造成受体植物染色体的多种畸变和不可逆的遗传损伤,从而成功入侵新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2.
以4个玉米(Zea mays L.)品种——‘郑单958’(耐干旱)、‘浚单20’(耐高温)、‘隆玉602’(耐干旱高温复合胁迫)和‘驻玉309’(对3种胁迫均敏感)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脱落酸(ABA)及其抑制剂氟定酮(F)、H2O2及其清除剂碘化钾(I)和丙酮酸钠(P)预处理,探讨干旱高温复合胁迫下小热休克蛋白(sHSPs)在不同耐旱性玉米品种中的表达以及ABA和H2O2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温、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sHSP16.9、sHSP17.2、sHSP17.4、sHSP17.5、sHSP22和sHSP26等6个sHSPs基因表达增加量明显高于干旱和对照。(2)在6个sHSPs中,sHSP17.2基因仅在‘郑单958’中表达;sHSP16.9、sHSP17.4和sHSP26基因在‘隆玉602’中表达增加量最高,在‘驻玉309’中表达增量最低;sHSP17.5和sHSP22基因在‘郑单958’中表达增加量最高,在‘驻玉309’中最低。(3)ABA、F、I和P预处理后,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6个sHSPs基因表达增加量仅有略微影响,但显著影响了sHSP26的蛋白表达。研究表明,sHSPs在不同耐旱性玉米品种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ABA和H2O2仅稍微提高了sHSPs基因表达,但显著提高了sHSP26蛋白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在多胁迫条件下耐逆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足大竹象成虫前胸背板和鞘翅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前胸背板和鞘翅表面均不光滑,前胸背板有零星分布的芽型感器和大量的凹陷;鞘翅上肩部有毛,在点刻沟部位遍布大量芽型感器。  相似文献   
104.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e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5.
通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 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不同施磷处理(小麦0、45、90、135、180 kg P2O5·hm-2, 记为WP0、WP1、WP2、WP3、WP4; 玉米0、37.5、75、112.5、150 kg P2O5·hm-2, 记为MP0、MP1、MP2、MP3、MP4)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玉米与小麦共生期, 施磷明显增加了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光合势(LAD), 促进了茎、叶干物质的积累(DMA); 玉米拔节以后LAI、LAD、生长率(CGR)和DMA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最大值都出现在MP2或MP3处理; 玉米生殖生长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输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体系总产量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都以P3处理为最高,分别为6588和11955 kg·hm-2.玉米磷肥表观利用率(PARE)以MP2处理最高(26.3%),分别比MP1(14.4%)、MP3(19.0%)、MP4(10.4%)处理高82.6%、38.4%和152.9%.综上,在麦/玉/豆间套作体系中,适量施用磷肥可促进玉米的生长、减轻小麦对玉米的影响,同时可提高玉米当季磷肥利用率,玉米的磷肥施用量在75~112.5 kg P2O5·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生长60 d收获时,多数蚓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蚓粪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对照和相应的化肥处理.蚓粪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化肥处理,且随蚓粪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趋显著.中药渣蚓粪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其合理施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07.
模拟酸雨对不同类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艳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6):1621-1626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模拟酸雨(pH 6.0、5.0、4.0、3.0、2.0、1.0)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H 2.0 ~5.0模拟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H l.0处理的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1.3%、68.7%、27.5%和11.7%.与pH 6.0处理(CK)相比,pH l.0模拟酸雨显著降低了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发芽速度、苗高、根长、苗和根干物质、贮藏物质运转效率,延长了平均发芽时间.pH l.0模拟酸雨对玉米幼苗生长阶段的影响大于发芽阶段,对幼苗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部分;受基因型的影响,普通玉米和糯玉米的抗酸雨能力最强,其次为爆裂玉米,甜玉米最差.玉米属于抗酸雨作物,酸雨抑制阈值介于pH1.0~2.0之间.酸雨地区可优先选择种植普通玉米和糯玉米.  相似文献   
108.
木质纤维素中木糖残基大量乙酰化,导致半纤维素的降解受阻。半纤维素支链水解断裂,可以解除其空间位阻效应,利于木质纤维素彻底降解。采用产乙酰酯酶活力较高的菌株RB1降解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B1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中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高达53.87%和51.67%。同时该菌株对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5.50%和35.01%。该菌株与其他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共同发酵,会对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有更高降解率。该菌株在生物转化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随着转基因大豆、马铃薯、油菜等许多转基因作物走进人们的生活,转基因玉米也进入人们的视野。玉米是重要的食物、饲料和工业原料,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虫害是一个防不胜防的问题,由于虫害的原因,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的玉米都在减产。转基因玉米的出现对玉米虫害防止问题有了新的希望。本文针对国内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了转基因玉米对于病虫害防治的优势,最后分析了转基因玉米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于玉米制种生产,具有增产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整齐、花期集中,而且还使父、母本都能在适播期内播种,保证了全苗,而且又能使花期抢在高温连雨期前相遇,提高结实率,从而提高了制种产量和质量。本试验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使育种者尽快了解和掌握地膜技术的特点和实际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率,对提高育种者的经济效益和加速地膜玉米育种技术的推广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