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30篇
生物科学   15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芦苇与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霞  张利权  赵广琦 《生态学报》2006,26(3):842-848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光合作用进程及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CO2浓度的增加,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暗呼吸速率下降;(2)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不同,互花米草表现出更高的表观羧化效率(CE)和暗呼吸速率(R);(3)互花米草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在400μmol/mol CO2浓度下均高于芦苇,在1000μmol/molCO2浓度下则显著下降,表现出对设定环境因子和高CO2浓度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本项研究通过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的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和芦苇的CO2-光合适应机制,为解释互花米草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在定向进化过程中,多样性的突变文库一旦构建好后,实验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建立针对目的改造特征的高通量筛选方案。从突变文库中筛选需要的、功能进化的目的基因,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或几种高通量筛选技术。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高通量定向筛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3.
根据Thermomyces lanuginosus热稳定几丁质酶Chit的N-端氨基酸序列和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及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的方法,克隆了该几丁质酶的编码基因chit,全长cDNA为1500bp,包含一个由442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DQ092332。将成熟肽几丁质酶Chit阅读框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9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hit,转化毕赤酵母GS115,在甲醇的诱导下,成功地分泌出具生物活性的几丁质酶,诱导6d后酶活性达2.261U/mL,酶蛋白表达量为0.36mg/mL。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5.5,该酶在50℃以下稳定;65℃的半衰期为40min。  相似文献   
994.
根据Thermomyces lanuginosus热稳定几丁质酶Chit的N端氨基酸序列和同源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TPCR及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的方法,克隆了该几丁质酶的编码基因chit,全长cDNA为1500bp,包含一个由442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DQ092332。将成熟肽几丁质酶Chit阅读框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9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PIC9K/chit,转化毕赤酵母GS115,在甲醇的诱导下,成功地分泌出具生物活性的几丁质酶,诱导6d后酶活性达2.261U/mL,酶蛋白表达量为0.6mg/mL。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 值分别为60℃和5.5,该酶在50℃以下稳定;65℃的半衰期为40min。  相似文献   
995.
于艳华  许淑珍 《微生物学报》2008,35(3):0402-0407
调查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和正常人粪便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携带率及其耐药表型、基因型和同源性,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选药提供依据。根据CLSI指南做药敏试验, 用PCR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基因, 用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进行同源性分析。从住院病人肠道中分离出31株(20.67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其中22株VRE为VanA基因型, 9株VIE为VanC1基因型。22株VRE同源性分析, A型有19株, 其中A1型4株, A2型6株, A3型4株, A4型3株, A5型2株。B型、C型、D型各1株。9株VIE中有3对菌株分别有100%同源性。门诊病人分离出4株VIE(4%), 为VanC1型, 其中两株有100%同源性。正常人中分离出11株(27.5%)VIE, 8株为VanC1型, 3株为VanC2型; 11株VIE同源性分析, 以A型为主, A1型有1株, A2型有2株, A3型有1株, A4型有1株, D1、D2、D3型各有1株, B、C、E型各有1株。2株住院病人VIE与2株门诊病人VIE有100%同源性, 另外2株住院病人VIE与1株门诊病人VIE有100%同源性。他们与正常人分离的VIE同源性低。22株VRE对万古霉素的MIC值>512 μg/mL, 16株VIE对万古霉素的MIC值为16 μg/mL。8株VIE对万古霉素MIC值为8 μg/mL。可见住院病人肠道中VRE携带率高, 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6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一致;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部分菌株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96.
植物表达序列标签(EST)标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植物表达序列标签(EST)标记的研究现状,并对几种植物中利用EST建立分子标记的几种策略和EST标记在绘制遗传图谱、资源分析、品种鉴定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方面的应用等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97.
猪POU1F1基因部分序列变异和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滕勇  经荣斌  宋成义  杨海明 《遗传》2004,26(6):815-821
对长白、杜洛克、约克夏、姜曲海、梅山和香猪等六个猪种的POU1F1基因第四、第五和第六外显子分别进行PCR扩增,并对含有第四、第六外显子的PCR产物和含有第五外显子的克隆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六个猪种中,POU1F1基因的第四外显子存在碱基突变,为T→C。对该序列进行Nla Ⅲ 酶消化,产生两种不同的基因型(GG和HH);而第五和第六外显子则高度保守,未发现任何突变。将人POU1F1基因第四外显子、POU同源区核苷酸编码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别与猪、小鼠、牛的POU1F1基因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人与猪、小鼠、牛的POU1F1基因第四外显子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3.9%、86.7%、92.1%,而由第四外显子编码的部分POU特异区的氨基酸序列则完全一致;人与猪、小鼠、牛POU同源区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1.4%、85.1%、87.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4.8%、90.2%。这说明在哺乳动物中,其POU1F1蛋白的POU同源区和由第四外显子编码的POU特异区部分是高度保守的;猪可作为实验动物,建立人类相关疾病模型,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用一种植物的总基因组DNA与近缘或远缘物种的染色体杂交,可以研究植物近缘或远缘物种基因组进化关系。以拟高粱总基因组DNA为探针,对栽培高粱、甜高粱基因组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栽培高粱、甜高梁和拟高梁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存在很大的同源性,基因组进化关系表现出保守性。栽培高粱与拟高粱基因组间重复序列的同源性要比甜高粱与拟高粱间重复序列的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999.
用一种植物的总基因组DNA与近缘或远缘物种的染色体杂交,可以研究植物近缘或远缘物种基因组进化关系。以拟高粱总基因组DNA为探针,对栽培高粱、甜高粱基因组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栽培高粱、甜高粱和拟高粱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存在很大的同源性,基因组进化关系表现出保守性。栽培高粱与拟高粱基因组间重复序列的同源性要比甜高粱与拟高粱间重复序列的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