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0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409篇
生物科学   495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郑濡永  陈桂清 《菌物学报》1991,10(Z1):45-58
由石家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皮肤科李成龙大夫提供的一株人体皮肤病菌经我们研究鉴定为毛霉目(Mucorales)毛霉科(Mucoraceae)根毛霉属(Rhizomucor)的一个种,并定名为多变根毛霉新种(Rhizomucor variabilis Zheng & G.-q.Chen sp. nov.)。据李大夫介绍,这株菌是从一名居住在江苏农村到该医院看病的女病人的手上病部分离的。这个病人没有一般真菌病病人所患有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等等。她也没有患有其他毛霉病,因此她的皮肤毛霉病是原发性的而不是继发性的。我们查阅文献结果,国内由根毛霉属真菌引致的毛霉病过去仅有过一次肺部感染的报道;国外则有过较多次数的由根毛霉引致的人体毛霉病,主要为肺部疾病并可引致继发性的皮肤病,尚未见有由根毛霉属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的报道。无论国内、外引起人体毛霉病的根毛霉均为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Lindt) Schipper,包括Mucor pusillus Lindt,Mucor parasiticus Lucet & Costanin等异名]一种。因此,本病例为我国第二例由根毛霉弓l起的人体毛霉病及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皮肤毛霉病,同时又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属除微小根毛霉以外的另外一个种引起的人体毛霉病,很可能还是全世界第一例由根毛霉引起的人体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多变根毛霉与根毛霉属内所有过去已报道过的种都有显著差异。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最低9℃,最高38℃;其他种均为高温真菌,它们的最高生长温度可达55℃或更高。形态方面,多变根毛霉也与属内其他已知种明显不同。它的菌落高达4-8 mm并呈鲜明的浅黄色;其他已知种菌落低矮,除奈尼塔尔根毛霉(Rhizomucor nainitalensis Joshi)外全部为深暗灰色,奈尼塔尔根毛霉菌落色泽虽然较浅,但为浅灰或灰黄色,与多变根毛霉的鲜明黄色不同。它的假根异常发达并可从菌体的各个部位如菌丝、匍匐丝、孢子枝、孢子囊、囊轴上长出;其他已知种的假根一般都不发达且从未见有从孢子枝、孢子囊、囊轴等处长出的描述。它的孢子枝的分枝常常长于主枝;其他已知种则分枝长度一般不超过主枝。它的囊轴形状多变: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卵形、椭圆形、梨形等等,两边对称或不对称,溢缩或不绕缩,纵向深裂或不作纵向深裂;其他已知种的囊轴形状通常为倒卵形至梨形的规则形状。它的囊领明显;其他已知种的囊领均很不明显至缺如。它的孢囊孢子形状和大小变化都较大,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近球形、近三角形或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长度范围2.5-16.5 μm;其他已知种除上面已经提到过的奈尼塔尔根毛霉外,它们的孢囊孢子形状仅限于卵形、椭圆形、近球形等较规则的形状,长度范围总是在3-6 μm范围内,奈尼塔尔根毛霉的孢囊孢子形状虽然多变,但其决度亦在3-6 μm的范围内。此外,多变根毛霉的孢子囊、囊轴、孢囊孢子等各种构造均较大;其他已知种则较小,其中肿梗根毛霉[Rhizomucor tauricus (Milko & Schkurenko) Schipper]虽亦较大,但除此之外与多变根毛霉迥异。多变根毛霉未见有接合孢子,将我们保存的全部微小根毛霉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或将我们的几对别的属的(+)(-)测试菌株与它分别配对时,均未见形成接合孢子或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22.
采用8种不周分离方法从我国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省的土壤、食用菌菇床上分离到10种捕食线虫真菌。8种方法中,以改良Drechsler法和直接分离法较好。10种捕食线虫真菌中,除 Arthrobotrys oligospora曾记载腐生于河北棉桃外,其余均为我国新纪录种,它们是:Arthrobotrys superba,A.Conoidess A. ovitormis,A.Haptotyla A.Haptospara,A.Cladodes,Monacrosporium lysipaga,M.Ellipsopora,M.Megalospola  相似文献   
23.
封宇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89,(1):87-94
从土壤和病株上分离到10个线虫的天敌真菌菌株,其中有三个菌株较有希望,烛台霉属(Candelabrello sp.)一个。孤孢属(Monacrosporium spp.)两个,菌株代号分别为CN_7;CN_(?)和CN_5。 据试验:CN_7较好,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3℃,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以式捕捉环捕食线虫,对培养基选择性不强,最适宜的pH值是6.0~7.5,但在pH4.5~8.0都能进收缩行捕捉,捕捉器官形成量多,捕虫势强且稳定,在水中也能形成捕捉环并捕食线虫。  相似文献   
24.
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其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1株外生菌根菌依次有选择地进行了生长能力,拮抗作用,生态适应性,激素分泌等系列筛选实验。所筛选出的Suillus frevillei(KI.)Sing.能在3种类型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对Rhizoctonia solani Kuhn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各种生态条件有较好的耐受能力,离体培养能产生乙烯和玉米素。实验表明,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制备的S.grevillei固体菌剂,对油松幼苗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筛选程序与准则。  相似文献   
25.
毛白杨落叶的分解及叶上小型真菌种群的演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从镰刀菌中提取T-2毒素,对不同的酵母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证明红酵母属(Rho-dotorula)的三个种,即红酵母(R.glutrnis)、深红酵母(R.ruber)和小红酵母(R.minuta)对T-2毒素最敏感,被定为测毒敏感菌。将抑菌试验与家兔皮肤反应试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进行对比,结果有部分重合,但不能相互取代。由于抑菌试验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优点,可做为测定T-2毒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7.
28.
山东省的菌根真菌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2年Vittadini观察到树木小根可以从在其上面形成根套的真菌中获得营养。1885年Frank发展和完善了Vittadini 的观察,提出  相似文献   
29.
白腐真菌在碳素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慧蓉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2):105-109
白腐真菌在碳素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慧蓉(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常州213016)白腐真菌是一类丝状真菌,因腐生在树木或木材上,引起木质的白色腐烂而得此名。这类真菌因能对木质素进行彻底的生物降解而在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独特的降解能力和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30.
电泳核型分析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邢来君  李明春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4):244-248
电泳核型分析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邢来君,李明春(天津南开大学微生物学系,天津300071)DNA分子的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最通用的分离技术是琼脂糖凝胶电泳[1],但分离的DNA分子大于50kb时,该方法已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