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2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生物科学   724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928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由3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生物活性多肽,与降钙素(CT)源子一个共同的基因。CGRP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以及心肌正性肌力作用等,并参与心血管系统稳态的调节。目前,CGRP已能人工合成,将为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肌缺血、痉挛性或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等的治疗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2.
本实验观察了血液链球菌对与牙周组织破坏关系密切的5种细菌的拮抗作用,包括: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牙龈类杆菌1中间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具核梭杆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和放线菌。结果表明,在体外,血液链球菌除对粘性放线菌无拮抗作用外,对所有参试的这几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均有拮抗作用。拮抗物质存在于血液链球菌生活的细胞内。  相似文献   
63.
用共振拉曼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水溶金属卟啉4-N-乙酸乙酯基-吡啶基铜卟啉和镍卟啉[简称Cu(NEAE)和Ni(NEAE)]及4-N-乙腈基-吡啶基铜卟啉[简称Cu(NACN)]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Cu(NEAE)、Ni(NEAE)和Cu(NACN)分别以外部键联、部分插入和沟槽方式与DNA作用;卟啉插入DNA时吡啶基团向卟啉环平面转动但不可能转成与之共面;而以非插入方式作用时吡啶基团会向垂直于或者平行于卟啉环平面转动。吡啶取代基的大小和空间位阻是影响相互作用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4.
从对照和用DEHP处理的大鼠肝脏提取核蛋白,以含酰基CoA氧化酶(AOX)基因表达调控部位的DNA片段和该基因的不同蛋白结合位点的DNA片段作为核蛋白结合反应的探针,通过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和Southwestern印迹分析检查了DEHP对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血脂药物DEHP可显著增加AOX基因反式作用因子的含量和(或)与基因的结合活性,在转录水平上促进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本文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Bif.a)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青春型双歧杆菌在瘤细胞移植前或移植后应用均显示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将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入肤腔可激活肤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功能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而加入体外培养的小鼠肝癌细胞未显示有杀伤瘤细胞作用。认为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作用可能是该菌刺激了宿主的免疫活性细胞杀伤了瘤细胞,而非直接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6.
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KK)可促进肠道黏液分泌,维持肠道黏液动态平衡,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在机体代谢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AKK对肠道炎症、神经炎症、机体代谢紊乱和癌症等疾病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被视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益生菌。本文分别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性紊乱和癌症等角度入手,系统概述AKK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及作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7.
荒漠草原(生态区)横贯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二十年来,通过封育禁牧、退耕还林(草),植被覆盖显著改善,但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依然不高。由于长期将荒漠草原单纯视作草原的一部分,对其生态系统过渡性、脆弱性和复杂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造成了荒漠草原生态学研究与区域生态建设实践之间不同程度的脱节。在分析荒漠草原生态区未来在我国生态安全格局中突出的但是被一定程度上忽视的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指出了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以人工植被引入荒漠草原生态工程为案例,分析了人工植被驱动荒漠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与机制,归纳了“植被-水文-土壤”互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层级响应模式,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8.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滇中哀牢山、无量山是该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社会组织不同。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哀牢山高海拔栖息地中一个一夫一妻长臂猿群体的活动时间分配和食性季节性变化。2014—2015年,采用3 min间隔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长臂猿的行为和食性,468 h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行为比例最高38.1%,其次是休息行为36.4%,取食行为23.3%,最少为鸣叫行为1.9%和其他行为1.3%。3 784次取食行为可辨识食物类型,总体上叶类食物占41.1%,其次是果实类食物33.3%,花类食物21.0%,附生植物3.9%,其他食物0.6%。长臂猿的时间分配和食性在雨季和旱季均具有显著差异,在低温旱季,长臂猿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移动时间,提高叶类和花类食物的取食比例;在高温雨季,长臂猿增加移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和取食时间,取食更...  相似文献   
69.
表观遗传因素是生物学和病理机制的关键调节因子,它们可以与不同的分子通路相互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表观遗传因子通过靶向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NA)及相关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因此,根据特定的lncRNA/miRNA相互作用,明确lncRNA-miRNA轴对于CRC的诊断、预后及精准靶向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lnc RNA-mi RNA轴在CRC增殖、迁移、侵袭和治疗抗性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70.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