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2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92.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在生产中长期存在,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在防治上,应掌握其侵染循环和流行规律,选育抗病、高产、优质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消灭初侵染菌源,改进栽培管理。最终通过喷洒药剂,预防病害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93.
1灰斑病 玉米可以发生多种叶斑病,最常见的是大斑病和小斑病。近10年,玉米灰斑病的病害在我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南普遍发生,局部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4.
该品种生育期春播91天.株型半紧凑.穗轴白色,籽粒花紫色、半马齿型,千粒重243.0克.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纹枯病。抗倒性较强。支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98.5%,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879.0公斤.  相似文献   
95.
<正>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长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又称玉米穗粒腐病,属世界性病害。一般品种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达50%左右,造成严重损失。一、发病症状1、玉米丝核菌穗腐病:早期在果穗上长出橙红色霉层,后期病果穗变为暗灰色,在外苞叶上生出白色至橙红  相似文献   
96.
2018年和2019年,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福建省南部山区鲜食玉米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3种重要叶斑病的季节性流行动态, 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病情严重度及几种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在试验调查的4个玉米种植季节, 3种叶斑病的病情指数随种植时间均呈“S”型曲线, 至乳熟期(R3)病情指数达到最大值, 大喇叭口期(V12)至籽粒建成期(R2)是病情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但不同年份、不同季节3种病害的时空流行趋势、植株不同叶位病级分布规律及其最终病情各不相同。当玉米生育期平均温度高于23.0 ℃时, 有利于小斑病和南方锈病的发生, 而平均温度低于23.0 ℃条件下则有利于大斑病的流行。供试的20个玉米品种对不同病害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 其中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表现为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合计分别占65.0%、55.0%和25.0%。此外, 从12种杀菌剂处理中, 筛选出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0 g/L氟硅唑乳油、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混剂(商品剂量5∶8)对小斑病、大斑病和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防效分别达70.0%、82.0%和85.0%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预测预报及合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莘县常年种植玉米5.3万hm^2,近几年常发叶斑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顶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等。它们单独发生或混合发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也有的危害叶鞘、苞叶和茎秆,一般从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天气适宜时,大量的病菌聚集,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失去功能,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的产量,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8.
良种推介     
《北京农业》2008,(11):55-62
<正>北京天地园种苗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6号艺海大厦801室总经理:王智平电话:010-51734163/64/65传真:010-51734161邮编:100083联系人:姜长军菠菜超越F1(Excellence F1)杂交一代菠菜种。早熟,株型半直立,叶呈钝箭形,叶肉中厚。  相似文献   
99.
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的两种重要病害,在弄清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施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均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玉米大斑痫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县60、70年代发病最重。80-90年代由于推广抗病玉米杂交种,大斑、小斑病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镇安县引进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对提高镇安县玉米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些地方引进品种宣传不够,群众对品种的特性不了解,盲目引种、品种不对路,越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