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2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郭宁  马井玉  张海剑  石洁  李坡  孙华 《植物保护》2017,43(4):213-217
为有效控制玉米后期叶斑病,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两种方式,针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和45%丙环唑ME,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施药1次,对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和弯孢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WG对小斑病的最高防效为63.83%,挽回产量14.52%。两种药剂对弯孢叶斑病的最高防效都在60%以上,挽回产量最高达11%,但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最高为29.91%。  相似文献   
82.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对玉米的防病促生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及盆栽试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Y2)防治玉米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及提高玉米生物量的效果。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对玉米小斑病菌和茎基腐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盆栽实验结果显示,3种处理对玉米小斑病防效60%左右,对茎腐病防效50%左右,防效依次为Y2发酵液菌体悬液无菌滤液。单独使用Y2发酵液、无菌滤液及菌体悬液处理的苗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均显著高于清水和病原菌对照20%以上,喷施或灌溉接种病原菌的玉米苗生长量显著高于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有效消除了病原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因此,生防菌Y2具有用于防治玉米病害和具有根肥及叶面肥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室内研究了广东省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之一ZC13(菌株为97-151a)的菌丝细胞胞壁激发子(ceu wall elicitor,CWE)诱导玉米体内几种病害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幼苗经激发子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0)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激发子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茵的幼苗,从而证实了该激发子能诱导玉米对玉米小斑病(Helminokosporicum turcicum)产生一定抗病性.  相似文献   
84.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外来品种大量增加。杂交品种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加重。主要发生较重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灰斑病.疑似玉米霜霉病.此外还有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干腐病、玉米茎腐病等。  相似文献   
85.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小斑病和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光耀 《玉米科学》2008,16(5):140-143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express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was that the different corn inbred lines on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and corn gray leaf spot existed certain difference.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include 308,Liao122 and Xun92-6.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corn gray leaf spot include H21,478 and Xun92-6.The better resisting diseases inbred lines to the southern leaf blight and corn gray leaf spot include Xun92-6,308 and 478.  相似文献   
86.
 利用菌丝生长法、ISSR分子标记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法,探讨了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不同敏感性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产生了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到2.1~9.4倍。筛选获得的10条ISSR引物对55个菌株共检测出15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百分比高达93.46%。在敏感型、中间型和抗药型群体中多态性位点百分比分别为77.12%、69.93%和81.70%,在抗药型群体中,等位基因观测值、等位基因有效值、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高于敏感型群体,表明玉米小斑病菌抗药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抗药性水平和地理来源均有较高的相关性。致病性测定表明,丙环唑不同敏感性病菌群体对11个鲜食玉米品种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但是,在9个玉米品种上,敏感型群体中强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明显低于抗药型群体。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及其田间抗药性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夏玉米新品种──津农5号津农5号是我院于1985年选用抗斑病和早熟的525自交系与黄早4杂交,其F1再和黄早系4次连续回交,选择有成津451自交系,以母本8112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经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参加天津市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8.
玉米 Y 型雄性不育系的分组问题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景瑞  谢友菊 《作物学报》1988,14(2):110-116
用专门能恢复 T 组,S 组或 C 组的专效性恢复系分别对 Y 型不育系测交,仅有 T 组的恢复系对 Y 型表现恢复。用玉米小斑病 T 小种的病菌毒素对各组不育系接种,仅 Y 型和 T 型不育系表现感病。一系列自交系对 T型与 Y 型不育系有完全相同的恢保关系。初步确定 Y 型不育系应归类于 T 组,并对 Y 型不育系的来源、不育系的分组问题  相似文献   
89.
玉米灰斑病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近年走向餐桌的鲜食蔬菜,有小麦、水稻不可比拟的优势.玉米生产中常见的叶斑病有大斑病和小斑病,已属我国玉米产区的常发病害,但目前在我国一些区域出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灰斑病,除在北方玉米产区外,在云南、四川局部地区已造成严莺影响,可减产10%~40%.该病对广大生产者,尤其是蔬菜种植者来说尚属新病害,其特征易与其他几种叶斑病混淆,现将其田间为害特征和病原形态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