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自然科学   18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2.
基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滑移数据, 用独立滑移单元的数量表征地震破裂复杂度, 据此对大地震破裂进行分组, 并研究破裂复杂度与主要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探讨破裂复杂度的全球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矩震级很大(Mw ≥ 8.5)的事件, 地震破裂复杂度更大; 破裂复杂度较高的地震分布在浅层地壳(≤ 30 km)内的概率最大, 随着震源深度增加, 破裂复杂度对震源深度的敏感性逐渐消失; 走滑断层机制占比较大的事件, 破裂复杂度较高; 破裂复杂度与地震能矩比没有明确的关系; 破裂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相关。破裂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板块之间简单碰撞产生的俯冲带, 板块交界处的滑动速率和方向较为一致, 这种情形下以比较简单的事件类型为主; 第二类是多板块交界处, 或者板块交界处的滑动速率和方向在整个区域内存在差异; 第三类是大陆内部的强烈挤压地带。与第一类空间分布特征相比, 第二类和第三类情形下破裂复杂度相对更高。地震破裂复杂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3.
田伟  乔谊正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5):1114-1119
提出并论证了欧氏空间中签名的对应点集具有移动相对性,基于该原理构建了一种新的脱机签名鉴定模型,并研究了签名间对应点集获取的方法。在鉴定方案中,待鉴定的脱机签名图像和参考样本的签名图像可以看作欧氏空间内两个不同坐标系中的图像,两者间能够建立相对应的点集合,而欧氏空间平面图像其对应点集具有确定的约束关系,利用该约束关系建立模型可以反映出对应点集移动相对性的大小,因此可以利用该值的差异进行签名真伪鉴定。该方法对于真签名的数量要求较低,并且不需要伪签名来进行训练,适用于脱机签名鉴定中存在的极少样本集情况。实验采用中、英文两种签名数据库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4.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电网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电力配网作为电力企业电能输送的最后环节,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本文所阐述的电力配网工作,主要包括配网的规划和建设、配网的运行和维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5.
林磊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01-104
抗战时期,在广东战时省会曲江(今韶关),由中共主办、支持的左翼进步报刊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抗敌策略,在内容方面呼吁团结抗战、民主政治、关注民生,在民众中树立了权威性和公信力。作为省港抗战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左翼文化人群体推动的粤北进步报刊文化活动在加强民众的民族观念、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在各种政治力量竞逐文化主导权时体现的传播优势,在融合城乡之间文化差异所做的努力,对于当下新时期的区域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6.
为了减轻传统接触式睡眠生理监测系统对人体造成的负担,设计了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非接触式睡眠生理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提出一种基于体动射频信号的睡眠分期识别算法.通过小波变换对射频运动传感器(RFMS)采集的体动信号进行预处理,再计算出体动信号的能量值,最后通过判别式处理和阈值法实现了睡眠分期:醒觉期、浅睡期、中睡期、深睡期.实验采集分析了8个实验者为期46天的睡眠生理信号,同时同步采集视频信息、TANITA水床睡眠信息、接触式呼吸脉搏信号.与视频结果比较发现醒觉期正确率达到90%;与TANITA水床睡眠结果相比,本系统的结果与其吻合程度达到70%;与不同睡眠状态下呼吸率、心率的变化相比,本系统的结果吻合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77.
管道机器人弯管运动转体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管道机器人弯管内运行时发生转体现象而影响管内任务的执行,对机器人转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建立的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位姿模型为基础,对机器人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机器人过弯时的转体力矩模型.通过对转体力矩的分析,揭示了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时发生转体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了管道机器人弯管运行的最佳姿态角.理论计算表明:当机器人以最佳姿态角运行时,机器人转体力矩几乎为0,不发生转体;当机器人以其他姿态角运行时,将出现一个不为0的转体力矩,该力矩使机器人向平衡姿态角方向转体,直至机器人姿态稳定为止.在实际应用时,使机器人在平衡姿态角运行为最佳.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该研究为人弯管内的姿态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裂纹尖端位错发射与运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带缺陷的高强度X80管线钢基体相α-Fe裂纹顶端的变形机理对于揭示该材料的失效机理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嵌入原子方法(EAM)描述原子间作用势,由大型分子动力学并行软件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建立足够大的模型以避免边界对位错发射与运动的影响,对中心裂纹板施加远场应力载荷,获得了裂尖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模拟结果显示,在远场应力作用下,裂纹尖端出现了间歇性发射出位错的现象,即,首先在裂尖沿[1 1〖  相似文献   
7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三章的演武线、段内结构、段间结构、整体结构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本型内容充实;段内动作招式工整,结构具有对称性;段间结构合理,布局严谨;整体结构清晰完整,强调了跆拳道"礼始礼终"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0.
为提高喷射式坑槽修补机集料喷射效率,利用龙格库塔法求解了集料颗粒群的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气流速度、管道内径、管道倾斜角、管道材料和集料空气体积比率对集料输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喷射式坑槽修补机气力输送系统工作效率的评价指标,在多变量条件下分析输送系统压降、功率消耗和工作效率的变化规律.得出了集料空气质量混合比、管道内径和气流速度等参数的设计匹配原则.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压降最小时的气流速度误差在10%以内,管道内径只需满足所输送的集料粒径和质量流率即可,高效的集料输送区间可选择集料空气质量混合比8~10,相应气流速度大小为20~25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