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0篇
自然科学   4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61.
大气污染对电接触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继电器银触头在动态、静态和动静交替状态下暴露于不同浓度的H2S,H2S与SO2 或Cl2等混合气体中的硫化腐蚀现象.以及在盐雾环境中触头的工作情况.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 接触电阻的变化规律,并借助扫描电镜和X光测厚技术,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及其失效原因.  相似文献   
362.
The comprehensive recovery of small amounts of valuable minerals such as gold and base-metal sulfide minerals from a low-grade refractory ore was investigated. The following treatment strategy was applied to a sample of this ore: gold flotation–gold concentrate leaching–lead and zinc flotation from the gold concentrate leaching residue. Closed-circuit trials of gold flotation yielded a gold concentrate that assayed at 40.23 g·t-1 Au with a recovery of 86.25%. The gold concentrate leaching rate was 98.76%. Two variants of lead-zinc flotation from the residue—preferential flotation of lead and zinc and bulk flotation of lead and zinc—were tested using the middling processing method. Foam from the reflotation was returned to the lead rougher flotation or lead–zinc bulk flotation, whereas middlings from reflotation were discarded. Sulfur concentrate was a byproduct. The combined strategy of flotation, leaching, and flotation i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kind of ore.  相似文献   
363.
生物过滤法去除H2S和NH3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生物过滤法处理恶臭气体中大量存在的H2S和NH3.采用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和培养,以活性炭和陶粒作为填料,考察了运行初期,由于NH3加入对已驯化效果良好的H2S滤柱的影响,不同滤柱高度的出气效果,不同进气浓度的处理效果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生物过滤法对H2S和NH3的去除是可行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64.
文中采用硫酸锌和硫化氢气体为原料,制备纳米硫化锌。探讨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对产品平均晶粒大小和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制备出了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7nm的闪锌矿纳米硫化锌粒子。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产品的晶相、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65.
介绍了涂丝Ag-AgzS电极的响应机理及其制备方法,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涂丝Ag-AgzS电极与商品固膜硫离子选择电极具有同等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而且其制备方法简便,再生性好,造价低廉。  相似文献   
366.
本文研究了苄基锍叶立德的Stevens重排反应.该反应可以用于合成复杂硫醚,产率适中  相似文献   
367.
对X90螺旋埋弧焊管进行氢致开裂(HIC)和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SSCC)实验研究,结果表明:X90螺旋埋弧焊管管母比焊缝抗HIC的能力差,高位错密度的组织和高硬度是导致发生HIC开裂的主要原因.在72%最下规定屈服强度应力下进行SSCC实验,其中两个试样断裂失效,主要是由于断裂部位存在夹杂物或高的残余应力,以及粒状贝氏体(B粒)组织的存在引起硬度波动偏高而导致应力腐蚀断裂.电化学极化实验和交流阻抗测试也进一步证实了管母比焊缝更容易被腐蚀.  相似文献   
368.
底泥对藻源型局部黑臭水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湖局部黑臭水体易发区域竺山湾采集太湖原水、蓝藻及底泥,通过配置"底泥+湖水+蓝藻,湖水+蓝藻,底泥+湖水"三不同的试验系,监测试验过程中水体物化环境指标、致臭致黑物质及水体常规指标的变化特性,分析底泥对局部黑臭水体发生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静态条件下,藻密度为1.0×108 cells/L的藻水中,底泥会使得黑臭水体提前发生.在致臭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典型致臭物二甲基三硫醚(DMTS)的形成及进一步转化.在致黑物质产生方面,底泥促进了硫化物的形成,增加了上覆水中硫化物及Fe2+的浓度,使得水体提前发黑,且发黑程度加重.水体发黑期间,有底泥的藻水较无底泥的藻水中硫化物与Fe2+浓度分别增加0.63mg/L和0.10mg/L.高密度蓝藻堆积消亡使得水体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诱使底泥中的营养盐等向上覆水体释放,使得水体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369.
通过浸渍沉积法,对TiO2纳米棒阵列进行了CuO和CuS量子点修饰。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可以清楚观察到量子点均匀分散于TiO2纳米棒表面,粒子尺寸随反应物中Cu2+的浓度增加而增大,且CuS比CuO尺寸大,颗粒间团聚严重。修饰前后TiO2的晶相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均为正方金红石相,含铜量子点的结晶相也未出现。在模拟太阳光辐射下,少量的CuO和CuS量子点沉积都能显著提高复合体系的光电响应,最高短路光电流密度分别约为空白TiO2的5倍和3.5倍,说明表面量子点敏化提高了光致电荷分离与转移效率。过量的CuO和CuS沉积会导致粒子尺寸的增大和团聚,不利于和TiO2之间的电荷转移,光电流随之降低。另外,CuO敏化TiO2的光电转化性能和稳定性都要优于CuS,推测这是由于CuS粒子大,易团聚,并且在光照下容易得电子形成更加稳定的Cu2 S所致。  相似文献   
370.
通过钢液与夹杂物间的热力学平衡计算,对Al脱氧弹簧钢钙处理过程中铝酸钙硫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Al]、[Ca]、[S]浓度和钢液温度对Al2O3夹杂物变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钢液温度下,w[Al]=0.03%时,Al2O3生成为低熔点12CaO·7Al2O3时的w[Ca]0.0034%,其值随钢液温度降低而减小,随铝含量增大而增大。CaS析出时的临界钙含量随钢液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当w[S]0.005%时,w[Ca]随w[S]变化而显著变化。要使钢中夹杂物控制在低熔点12CaO·7Al2O3区域,需控制w[S]0.0037%,该值随钢液温度的降低或铝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